[实用新型]肩峰成型术后肩关节外展体位垫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60407.8 | 申请日: | 2021-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21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梅;李元;陈月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和聚龙 |
地址: | 233004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术后 肩关节 体位 | ||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肩峰成型术后肩关节外展体位垫;包括体位垫主体,体位垫主体的其中一侧侧壁为与病患胸腔部位侧面贴合的贴合侧面,体位垫主体上端面延伸有限位柱,体位垫主体上端面还划分有支撑病患大臂定位的大臂安放区域和支撑病患小臂定位的小臂安放区域;病患的手臂绕过限位柱后,病患的腋下与限位柱的侧壁接触,病患的大臂和小臂分别支撑在大臂安放区域和小臂安放区域,并且病患的大臂与病患胸腔部位侧面之间位置垂直。本体位垫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体位垫是肩峰成型术的专用体位垫,术后病患的大臂与胸腔部位侧面之间夹角角度得到固定,适于病患长时间使用,确保术后恢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位垫,特别涉及一种肩峰成型术后肩关节外展体位垫。
背景技术
肩峰成型术是将肩峰前下缘骨赘切除,使Ⅱ、Ⅲ型肩峰转变为Ⅰ型肩峰的手术,肩峰成型术后肩关节外展需要定位,使得病患的大臂与病患胸腔部位侧面之间位置垂直。目前,肩峰成型术后通常医护人员通常使用病床靠枕放置在病患的腋下,使得病患的大臂与病患胸腔部位侧面之间强制制造夹角,但是上述靠枕并不是肩峰成型术的专用体位垫,大臂与病患胸腔部位侧面之间夹角角度不能固定,影响术后恢复效果,并且靠枕的整体定型效果差,稍有碰触即会改变其自身形状,无法长时间起到定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肩峰成型术后肩关节外展体位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峰成型术后肩关节外展体位垫;
包括体位垫主体,体位垫主体的其中一侧侧壁为与病患胸腔部位侧面贴合的贴合侧面,体位垫主体上端面延伸有限位柱,体位垫主体上端面还划分有支撑病患大臂定位的大臂安放区域和支撑病患小臂定位的小臂安放区域;
病患的手臂绕过限位柱后,病患的腋下与限位柱的侧壁接触,病患的大臂和小臂分别支撑在大臂安放区域和小臂安放区域,并且病患的大臂与病患胸腔部位侧面之间位置垂直。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将本肩峰成型术后肩关节外展体位垫简称为本体位垫。
本体位垫的体位垫主体上端面还开有契合病患手臂放置的手臂凹槽,手臂凹槽经过大臂安放区域及小臂安放区域,并且手臂凹槽绕过限位柱。
本体位垫的手臂凹槽包括契合病患大臂轮廓的大臂凹槽和契合病患小臂轮廓的小臂凹槽,大臂凹槽与小臂凹槽之间设有40~60°的夹角。
本体位垫中处于小臂安放区域内的体位垫主体上端面为平滑过渡的倾斜面,并且从靠近大臂安放区域一侧的体位垫主体上端面向远离大臂安放区域一侧的体位垫主体上端面高度逐步伸高。
本体位垫的体位垫主体的贴合侧面底部向病患背部延伸有垫板。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病患平躺在体位垫主体的贴合侧面旁边,病患背部位于垫板上侧,垫板可以将病患背部略微抬升,病患的手臂放置在手臂凹槽内,病患的大臂与病患胸腔部位侧面之间位置垂直,病患的大臂与小臂之间设有夹角,使得病患的手臂处在适于长时间放置的功能位。
本体位垫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体位垫是肩峰成型术的专用体位垫,术后病患的大臂与胸腔部位侧面之间夹角角度得到固定,适于病患长时间使用,确保术后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体位垫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体位垫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
本体位垫包括体位垫主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604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