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浇铸陶瓷浇包用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45218.3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5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春;宋海锋;唐锦球;罗辉;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06 | 分类号: | F27B14/06;F27B14/14;F27B14/08;F27B14/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宁政 |
地址: | 411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浇铸 陶瓷 浇包用 加热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浇铸陶瓷浇包用加热炉,涉及工业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炉壳,所述炉壳为上开口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炉壳内侧从外到里依次设有炉衬和加热器,所述炉衬内部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加热器包括多个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炉壳上开口位置设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外层为钢板圈,内层为耐火浇注料层,所述钢板圈底部外侧设有连接法兰,所述钢板圈通过螺栓将连接法兰与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用于机器人浇铸陶瓷浇包的加热,该加热炉隔热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节能方面比普通加热炉要节约2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炉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机器人浇铸陶瓷浇包用加热炉。
背景技术
铝合金浇铸用陶瓷浇包用来舀取铝合金液,将铝合金液倾注到铸型浇口杯内,是机器人自动浇铸的关键部件。为延长陶瓷浇包使用寿命,避免铝合金液的温度快速降低,使用前需要对浇包进行预热。目前,一般通过铝合金液所散发的热量来加热陶瓷浇包,如将浇包置于保温炉内铝合金液上方,由于浇包温度不高,因此该预热方式不适合浇铸复杂薄壁铸件,而将浇包置于铝合金液中,则会划破连续均匀地覆盖在铝合金液表面的氧化膜并进入铝合金液中,同时铝合金液的氧化和吸气会进一步加剧,导致铝合金液质量下降。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机器人浇铸陶瓷浇包用加热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陶瓷浇包过程中由于温度不稳定导致浇铸复杂薄壁铸件欠铸、存在气孔、夹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机器人浇铸陶瓷浇包用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浇铸陶瓷浇包用加热炉,包括炉壳,所述炉壳为上开口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炉壳内侧从外到里依次设有炉衬和加热器,所述炉衬内部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加热器包括多个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炉壳上开口位置设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外层为钢板圈,内层为耐火浇注料层,所述钢板圈底部外侧设有连接法兰,所述钢板圈通过螺栓将连接法兰与壳体连接,所述炉壳包括上开口的矩形骨架和设于骨架表面的蒙皮,所述骨架由角钢焊接而成,所述骨架包括4个侧面和一个底面所述蒙皮材质为钢板,所述蒙皮材质为钢板,厚度为3mm,所述蒙皮和骨架均采用多个螺拴二固定,所述炉衬为双层炉衬结构,外层为耐热纤维模块,内层为轻质耐火砖,所述放置槽采用高铝耐火砖堆砌,所述炉底浇筑有耐火浇注料,所述炉衬通过不锈钢锚固件与蒙皮连接,所述加热元件为Cr20Ni80电阻丝螺旋绕制,功率为10kW,布置在炉膛四周丝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焊上两根角钢作为炉体支脚,采用L50×50×5角钢,所述蒙皮和骨架均采用12个GB/T5783 M8×25螺栓固定,所述骨架为L30×30×4角钢,所述蒙皮为Q235钢板,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丝外设有保护罩,保护电阻丝增加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炉壳外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加热元件电信连接,所述控制箱与炉壳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用于机器人浇铸陶瓷浇包的加热,该加热炉隔热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节能方面比普通加热炉要节约20%以上。
2.本实用新型所述底面焊上两根角钢作为炉体支脚,采用L50×50×5角钢,所述蒙皮和骨架均采用12个GB/T5783 M8×25螺栓固定,所述骨架为L30×30×4角钢,所述蒙皮为Q235钢板,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3.本实用新型所述电阻丝外设有保护罩,保护电阻丝增加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炉壳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45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