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08413.9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5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雷红军;杨春友;方铭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雷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62 | 分类号: | H01M50/262;H01M50/244;H01M50/209;H01M50/291;H01M50/531;H01M50/583;H01M10/48;H01M10/4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锂电池 | ||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锂电池,其包括壳体、电池本体以及驱动板,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电池本体和驱动板均安装于下壳内,所述上壳盖合于下壳,所述电池本体的正、负极金属片均与驱动板焊接,所述驱动板设置有充放电接口,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连接螺丝,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于上壳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于下壳侧壁,所述连接螺丝依次螺纹贯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本申请具有提高锂电池拆装便捷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金属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相关技术,一种锂电池,包括壳体、电池本体以及驱动板,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电池本体和驱动板均安装于下壳内,上壳与下壳盖合,且上壳与下壳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固定,电池本体的正、负极金属片均与驱动板连接,驱动板设置有充放电接口,充放电接口穿出壳体外侧以用于充电。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如若壳体内部的电池本体出现了问题而需要检修时,上述上壳和下壳是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固定的,上壳和下壳相对较难拆开,即便拆下后,原先用于上壳和下壳的胶水可能会失效,因而需要重新用到胶水等材料对上壳和下壳进行安装,相对较为麻烦,因此该锂电池的拆装较为不便,故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锂电池的拆装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锂电池。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锂电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锂电池,包括壳体、电池本体以及驱动板,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电池本体和驱动板均安装于下壳内,所述上壳盖合于下壳,所述电池本体的正、负极金属片均与驱动板焊接,所述驱动板设置有充放电接口,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以及连接螺丝,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于上壳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于下壳侧壁,所述连接螺丝依次螺纹贯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若壳体内部的电池本体出现了问题而需要检修时,使用者通过螺丝刀等工具拧松各个连接螺丝,连接螺丝与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二连接块脱离,即可解除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的连接,从而将上壳和下壳分离,以对下壳内的电池本体检修维护;相对应的,当电池本体检修维护好后,将上壳重新盖合于下壳,将各个连接螺丝重新拧入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内,进而实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的固定。上述操作与相关技术相比,上壳与下壳之间的拆装更为方便,进而间接提高了锂电池的拆装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初定位件,所述初定位件设置为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均固定于上壳的下表面,所述下壳设置有多个与定位柱一一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定位槽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螺丝拧入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前,上壳和下壳盖合,在多个定位柱与定位槽的插接配合下,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位置对齐,进而实现了壳体安装的初定位,以便于使用者将连接螺丝拧入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外壁固定套设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的外壁与定位槽的槽壁抵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槽的槽壁抵压下,弹性套发生弹性形变,在弹性套的弹性作用力下,加大了弹性套与定位槽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间接提高了定位柱与定位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弹性套的端部呈圆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套的端部呈圆角设置,以起到导向作用,当定位柱插入定位槽时,定位柱的位置有偏差时,定位柱可沿着弹性套端部的圆角逐渐进入定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雷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雷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084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绝缘跳线管
- 下一篇:一种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