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83142.6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55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广;倪凤军;王雨生;张铁钢;李俊杰;赵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仓定平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螺旋 接触 上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导丝,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所述顶壳的一侧一体式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壁套接有护套管,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顶限位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侧限位轮,所述顶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带。该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装置,便于利用电机提供动力带动传动轴旋转,从而利用螺旋带推动导丝进入护套管内部,减少了人工参与,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导丝收纳时的外露时间,减少了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装置。
背景技术
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是一种医疗用具,在对静脉、气管等内部进行手术时,需要插管导丝作为导管的支撑,方便导管插入。
在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使用清洗消毒后,需要将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收纳进护套管内部保存,在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置入护套管时大多为人工插入,由于导丝的长度较长,在对多个导丝进行收纳时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导丝,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所述顶壳的一侧一体式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壁套接有护套管,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顶限位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侧限位轮,所述顶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带。
优选的,所述限位架的内壁设置有收纳箱,且收纳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远离收纳箱的一端与顶壳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壁套合有防滑圈,且防滑圈为橡胶防滑圈。
优选的,所述限位架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平行分布。
优选的,所述顶限位轮的外壁和侧限位轮的外壁均贴合有防滑垫,所述螺旋带的外壁贴合有防滑带,且防滑带和防滑垫均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贯穿装置本体的一侧并延伸至装置本体的内部,且传动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与装置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装置,通过设置的装置本体、导丝、顶壳、连接管、护套管、限位架、顶限位轮、侧限位轮、电机、传动轴和螺旋带,便于利用电机提供动力带动传动轴旋转,从而利用螺旋带推动导丝进入护套管内部,减少了人工参与,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导丝收纳时的外露时间,减少了污染。
2、该微孔螺旋全接触上油导丝装置,通过设置的连接管和防滑圈,便于将护套管临时固定在连接管外壁,方便护套管拆卸更换,同时在护套管安装后利用防滑圈增大摩擦力,提高了连接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位置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导丝;3、顶壳;4、连接管;5、护套管;6、限位架;7、顶限位轮;8、侧限位轮;9、电机;10、传动轴;11、螺旋带;12、收纳箱;13、弹簧;14、防滑圈;1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831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薄壁铸件的校型工装
- 下一篇:一种支架、电池模组以及储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