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装配式建筑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398431.6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78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郑育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联丰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江兰 |
| 地址: | 2466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装配式 建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模具,涉及建筑模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模具本体,第一模具本体一侧装设有两个第二模具本体、四个第一固定环,两个第二模具本体之间装设有两个第三模具本体,第一模具本体的一侧装设有两个第二固定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模具本体的上侧装设用于固定、解除固定第二模具本体和第三模具本体的定位机构,便捷了对第一模具本体、第二模具本体、第三模具本体进行拆装,第一槽道的设置,实现了螺纹杆在转动杆的带动下对两个L形板进行驱动,以使两个L形板分别对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进行定位及解除定位,使得第一模具本体、第二模具本体、第三模具本体拆装过程更加的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模具。
背景技术
建筑模具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现有建筑模具结构复杂,安装不便,进而会降低建筑模具拆装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模具,解决了建筑模具不易拆装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装配式建筑模具,包括第一模具本体,第一模具本体一侧装设有两个第二模具本体、四个第一固定环,两个第二模具本体之间装设有两个第三模具本体,第一模具本体的一侧装设有两个第二固定环;
相邻第二固定环与第一固定环之间装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位于第二模具本体一侧的固定柱,固定柱内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一槽道内转动配合有两侧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杆、与螺纹杆啮合的转动杆,螺纹杆两侧均螺纹配合有L形板。
可选的,第一模具本体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槽道、两个第三槽道,且第三槽道与第二槽道相连通,第二模具本体位于第二槽道内,第三模具本体位于第三槽道内。
可选的,第二模具本体的一侧开设有T形滑道,第三模具本体的两侧均装设有T形块,且T形块滑动配合在T形滑道内。
可选的,第一槽道内装设有固定块,且螺纹杆转动配合在固定块内,螺纹杆上装设有第一锥齿轮,转动杆上装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可选的,螺纹杆的两端均螺纹配合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一侧装设有滑动筒,L形板装设在滑动筒的一侧,两个L形板分别与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配合。
可选的,螺纹杆远离固定柱的端部装设有转动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模具本体的上侧装设用于固定、解除固定第二模具本体和第三模具本体的定位机构,便捷了对第一模具本体、第二模具本体、第三模具本体进行拆装,第一槽道的设置,实现了螺纹杆在转动杆的带动下对两个L形板进行驱动,以使两个L形板分别对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进行定位及解除定位,使得第一模具本体、第二模具本体、第三模具本体拆装过程更加的便捷。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模具本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联丰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联丰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984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光源的咽喉表面麻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称重和翻身功能的医用床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