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体抗氧剂的自动加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84011.2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77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毕海鹏;江蓉;郑荣辉;张齐;冯小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向荣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张卫武 |
地址: | 2459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抗氧剂 自动 加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抗氧剂的自动加料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设有储料框,所述储料框顶部固定设有进料斗,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于壳体内腔一侧壁,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壳体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设有管体,所述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圆板;通过简单的机构设计,使本装置可以在固体氧化剂使用一定量后,自动触碰开关进行添加补充,同时在补充好后会自动停止,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便利性,另外在实现以上功能的同时,本装置并没有添加过多的零部件,更加有利于生产制造,以及合理地控制了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抗氧剂自动加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体抗氧剂的自动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抗氧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当其在聚合物体系中仅少量存在时,就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又被称为“防老剂”,抗氧剂的研究方向已转向开发高效多能的助剂产品和反应型抗氧剂,和防腐剂不同,添加抗氧化剂的量和抗氧化效果并不总是正相关,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不但不再增强抗氧化作用,反而具有促进氧化的效果,中国大陆市场上有国内生产的,也有进口的,国产的气味比较大,不好保存。
现有的固体抗氧剂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由于固体抗氧剂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进行消耗从而减少,由于抗氧剂在使用时,无论是过多还是过少都不能起到很好的工作效果,所以需要人工不定时根据所消耗的量去对固体抗氧剂进行补充,比较耗费人力,同时在由人工添加时,还需要对所添加的量进行测量,比较麻烦。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研发一种固体抗氧剂的自动加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体抗氧剂的自动加料装置。
为了实现固体氧化剂消耗一定量后,自动向装置内部进行添加固定抗氧化剂,同时当添加的量达到所需补充的量后,会自动停止进行添加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体抗氧剂的自动加料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设有储料框,所述储料框顶部固定设有进料斗,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加料机构:
所述加料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于壳体内腔一侧壁,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壳体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设有管体,所述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圆板,所述圆板外部固定设有多个敲击板;
所述加料机构还包括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包括电机框,所述电机框固定设于壳体内腔一侧壁,所述电机固定设于电机框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腔一侧壁设有第一往复丝杆,所述第一往复丝杆两侧分别与壳体内腔一侧壁和管体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外部套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一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贯穿管体一侧壁并与管体内腔一侧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腔另一侧壁设有第二往复丝杆,所述第二往复丝杆两侧分别与壳体内腔一侧壁和管体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往复丝杆外部套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第二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底部固定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设于第一挡板底部,所述第二挡板贯穿管体一侧壁并与管体内腔一侧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顶部均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壳体内腔两侧壁均固定设有横杆,两个所述横杆一侧分别与管体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横杆分别贯穿两个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外部设有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均与转动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和第二往复丝杆外部均固定设有第三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三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均设有皮带,两个所述第三皮带轮分别与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向荣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向荣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84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