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陆两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65103.1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93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沐夕;邵和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沐夕;邵和义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余贵龙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用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车架和车轮毂,所述车轮毂转动连接在车架底端两侧,所述车轮毂两面内均螺纹连接有刮水机构,所述车架上对应车轮毂两面均滑动设置有漂浮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刮水机构的设置,配合漂浮机构的浮起作用,能使得整体车体在水中向前推进,实现在水中前行,同时通过反向转动刮水机构能使得刮水机构转动至车轮毂内,对刮水机构进行收卷,然后向上移动漂浮机构,此时车轮毂外围便于与地面接触,方便在地面上移动,实现水陆两用,提升自行车的使用效率,提升实用性,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陆两用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在水上行驶存在着不足,不能有效的使自行车在水面上前进,并且现有的自行车在水面上行驶所采用的结构都比较复杂,不便于操作,降低自行车的水陆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水陆两用自行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车架和车轮毂,所述车轮毂转动连接在车架底端两侧,所述车轮毂两面内均螺纹连接有刮水机构,所述车架上对应车轮毂两面均滑动设置有漂浮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轮毂两面上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套环,所述刮水机构固定连接在套环外围,且位于套环外围和螺纹槽之间,所述刮水机构包括桨叶、弹簧以及固定块,所述桨叶一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套环外围,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套环外围,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块与桨叶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漂浮机构包括漂浮垫以及定位螺栓,所述漂浮垫靠近车架一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车架上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螺栓一端贯穿漂浮垫和滑块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刮水机构的设置,配合漂浮机构的浮起作用,能使得整体车体在水中向前推进,实现在水中前行,同时通过反向转动刮水机构能使得刮水机构转动至车轮毂内,对刮水机构进行收卷,然后向上移动漂浮机构,此时车轮毂外围便于与地面接触,方便在地面上移动,实现水陆两用,提升自行车的使用效率,提升实用性,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漂浮垫与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架;11、滑槽;111、螺纹孔;2、漂浮机构;21、漂浮垫;211、滑块;22、定位螺栓;3、刮水机构;31、桨叶;32、弹簧;33、固定块;4、车轮毂;41、螺纹槽;411、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水陆两用自行车,包括车架1和车轮毂4,所述车轮毂4转动连接在车架1底端两侧,所述车轮毂4两面内均螺纹连接有刮水机构3,所述车架1上对应车轮毂4两面均滑动设置有漂浮机构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沐夕;邵和义,未经刘沐夕;邵和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65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防护结构的防摔坏笔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工仪表仪器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