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清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123799.1 | 申请日: | 2021-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15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涛 |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C02F11/00;C02F11/121 |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 地址: | 05216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利工程 清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清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水层,所述滤水层的顶部设置有泥箱,所述泥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外壳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滤网顶部的第一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外壳、水箱、滤水层、泥箱、滤网、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挡水板、隔板、电源、抽泥泵、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挡水板、管道、杂物箱、出水管和抽水泵的相互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清淤装置,不能对淤泥内部的杂质进行分离,清理上来的淤泥也不能进行二次利用,大大浪费了资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淤泥是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在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下形成近代沉积物,富含有机物,通常呈灰黑色;力学强度低,压缩性强。其抗震性能很差。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易引起建筑物地基沉陷。
水利工程中都会用到清淤装置,来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但是现有的清淤装置,不能对淤泥内部的杂质进行分离,清理上来的淤泥也不能进行二次利用,大大浪费了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清淤装置,具备分离淤泥中杂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清淤装置,不能对淤泥内部的杂质进行分离,清理上来的淤泥也不能进行二次利用,大大浪费了资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清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水层,所述滤水层的顶部设置有泥箱,所述泥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外壳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滤网顶部的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隔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电源左侧的抽泥泵,所述外壳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抽泥泵左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水板,所述抽泥泵的入泥口和出泥口均连通有管道,所述第二挡水板的左侧设置有杂物箱,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连通有出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自行走机构,自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底部的自行走履带,所述自行走履带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左侧为弧形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底部和滤网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水条,所述第一挡水板的右侧和第二挡水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入条,所述防水条靠近插入条的一侧开设有插入孔,所述插入条与插入孔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电源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吸料机构,所述吸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的导流壳,所述导流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绞碎杆,所述导流壳内壁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吸泥口,所述导流壳内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吸泥口,所述导流壳通过第一吸泥口和第二吸泥口与管道连通,所述电机与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外壳、水箱、滤水层、泥箱、滤网、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挡水板、隔板、电源、抽泥泵、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挡水板、管道、杂物箱、出水管和抽水泵的相互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清淤装置,不能对淤泥内部的杂质进行分离,清理上来的淤泥也不能进行二次利用,大大浪费了资源的问题,该清淤装置具有自动分离杂质的优点,还可使清理上来的淤泥进行二次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涛,未经李云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237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嗪草酸甲酯尾气中的光气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四胶四线风炮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