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翼后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00223.6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51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艾俊强;朱胜利;王方宇;宋维博;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28 | 分类号: | B64C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鹏鹏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翼 后缘 结构 | ||
本申请属于机翼后缘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翼后缘结构,包括:后缘前端部位,其上具有多个伸长型充压孔、缩短型充压孔;后缘尾部;多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每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的进口转接头对应接入一个伸长型充压孔,管体外侧以聚氨酯树脂进行包裹;多个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每个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的进口转接头对应接入一个缩短型充压孔,管体外侧以聚氨酯树脂进行包裹;后缘柔性蒙皮,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覆盖各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机翼后缘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翼后缘结构。
背景技术
飞机机翼后缘铰接在机翼主体尾端上,通过电机或作动器进行驱动,实现偏转,该种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1)驱动机翼后缘的电机或作动器体积、重量较大,需占据机上较大的空间资源,极大增加了飞机的重量,与当前飞机减重的需求的不符,且结构复杂不便于拆装,检修、维修困难;
2)机翼后缘与机翼主体的铰接部位存在缝隙,破坏机翼表面的连续性,严重影响机翼表面的气动特性,限制升阻比的提高。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翼后缘结构,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翼后缘结构,包括:
后缘前端部位,其上具有多个伸长型充压孔、缩短型充压孔;
后缘尾部;
多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每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的进口转接头对应接入一个伸长型充压孔;
多个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每个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的进口转接头对应接入一个缩短型充压孔;
后缘柔性蒙皮,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覆盖各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机翼后缘结构中,各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的管体外侧以聚氨酯树脂进行包裹。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机翼后缘结构中,后缘前端部位内具有:
伸长型充压通道,与各个伸长型充压孔连通,一端延伸至后缘前端部位表面;
缩短型充压通道,与各个缩短型充压孔连通,一端延伸至后缘前端部位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机翼后缘结构中,还包括:
伸长型充压接头,连接在伸长型充压通道延伸至后缘前端部位表面的一端;
缩短型充压接头,连接在缩短型充压通道延伸至后缘前端部位表面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机翼后缘结构中,柔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强板,连接在后缘前端部位、后缘尾部之间;
各个伸长型复合材料驱动器分布在柔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强板一侧;
各个缩短型复合材料驱动器分布在柔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强板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00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