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炉煤气脱硫吸附、再生和冷却回收一体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06229.6 | 申请日: | 202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62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华;谢建;陆大章;万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雪林 |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煤气 脱硫 吸附 再生 冷却 回收 一体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煤气脱硫吸附、再生和冷却回收一体化装置,属于大气净化环保工艺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若干并联设置的其内设有吸附剂的吸附器、与各吸附器构成回路的一套循环加热系统,以及分别与循环加热系统相连通的一套含硫蒸汽冷却回收系统和氮气源,循环加热系统包括通过加热管道相连的高温循环风机和氮气加热器,加热管道与吸附器相连以构成回路。其通过一体化的吸附再生装置来实现活性炭的再生和硫的回收、其效率高机械磨损小且可靠性高,解决了传统装置脱硫复杂,投资大能耗高等缺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气净化环保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炉煤气脱硫吸附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高炉在冶炼过程中将产生大量高炉煤气,每冶炼1吨铁将产生约1400~1800m3的高炉煤气。随着国内环保要求的提高,环保人士逐渐被认识到,高炉煤气燃烧后的烟气中含硫量较高,亟需进行处理。但由于高炉煤气在钢铁冶炼全流程中应用极为广泛,对所有使用高炉煤气的炉窑进行烟气脱硫处理的难度极大。因此,很多钢企近年来一直在寻求在高炉煤气侧进行脱硫的可行技术,即高炉煤气除尘后,将有机硫水解转化为硫化氢后进行脱除。
采用常规干法活性炭进行烟气脱硫,技术可行,但活性炭硫容有限,脱除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再生,常规的活性炭再生方法是将活性炭连续排出到指定的罐体中进行加热再生,需要辅以较多的设备,如气力输送装置、再生塔等,整个过程投资大,能耗高。基于此,本专利提供了脱硫再生一体的装置,从而解决传统脱硫塔解析再生时遇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煤气脱硫吸附、再生和冷却回收一体化装置,通过一体化的吸附再生装置来实现活性炭的再生和硫的回收、其效率高机械磨损小且可靠性高,解决了传统装置脱硫复杂,投资大能耗高等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煤气脱硫吸附、再生和冷却回收一体化装置,包括若干并联设置的其内设有吸附剂的吸附器、与各吸附器构成回路的一套循环加热系统,以及分别与循环加热系统相连通的一套含硫蒸汽冷却回收系统和氮气源,所述循环加热系统包括通过加热管道相连的高温循环风机和氮气加热器,加热管道与吸附器相连以构成回路。
进一步,各吸附器的上部接口和下部接口分别通过支管道连接变向管道,变向管道连接主管道,主管道接入高炉煤气管网;主管道和变向管道上均设有切断阀,二者相互配合以控制吸附器通气方向在上进下出路由和下进上出路由之间切换。
进一步,所述吸附器包括壳体、覆于壳体外壁的保温层,以及对称设于壳体内的吸附层,吸附层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环形外通道,吸附层之间设有中间通道,中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器的上部接口和下部接口相对应;中间通道内间隔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中间通道被上挡板和下挡板分割成上中下三个独立空间。
进一步,所述吸附层主要由外约翰逊网、内约翰逊网及二者之间填充的吸附剂构成。
进一步,吸附器的壳体顶部对应吸附层设有加料口,吸附器的壳体底部对应吸附层设有排料口。
进一步,所述吸附层和环形外通道内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环形外通道内还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吸附剂为颗粒状活性炭,其粒径范围为2-10mm,长径比为0.5-3。
进一步,所述吸附剂的数量为5-9个。
进一步,所述吸附器内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外约翰逊网到内约翰逊网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06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