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槽双绕组冗余永磁同步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804421.1 | 申请日: | 202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22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任敬伟;龚方友;张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2K21/14 | 分类号: | H02K21/14;H02K1/16;H02K3/14;H02K3/34;H02K5/22;H02K11/042;H02K1/276;H02K5/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 地址: | 3114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冗余 永磁 同步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槽双绕组冗余永磁同步电机,涉及永磁同步电机领域,包括机壳等,带有沟槽的定子铁心嵌入机壳内固定,第一绕组、第二绕组沿定子铁心的沟槽走线固定,且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一绕组外周;绝缘材料铺设在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之间,使二者相对绝缘;第一绕组的引出线与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第二绕组的引出线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端盖内置入旋转变压器,转轴的一端与旋转变压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从机壳远离端盖的一侧向外穿出机壳;转子轭紧固在转轴上,转子轭的外周套设有磁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同槽双绕组,电机在具有高功率密度优势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电机在冗余备份下的高可靠性,单电机能够实现独立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同步电机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槽双绕组冗余永磁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航空吊放声纳是海军反潜直升机的主要反潜探测设备,而装备在直升机上的收放系统是保证声纳设备实现安全下放进行目标探测和任务结束后正常回收的关键因素,作为声纳设备实现探测任务的决定性环节,因此对收放系统的要求非常严格。电机作为收放系统的动力单元,是收放系统实现功能的必要条件,为此对电机的可靠性具有严格要求,同时作为航空设备对设备的重量也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作为收放系统动力机构的电机应具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
对可靠性具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动力系统往往具有冗余设计需求,通过动力系统的冗余设计实现系统动力机构的备份功能,典型的驱动机构备份方式采用,独立双电机驱动如附图1所示,双电机独立备份驱动系统对空间和重量均具有一定要求。
在一些领域(如航空、航天)对设备整体重量、体积和可靠性均具有特定要求,为达到系统整体性能指标,又要满足重量、体积要求,同时需进行冗余设备,典型的双电机独立备份驱动型式往往无法适应特种环境。
为满足特种环境下具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要求,人们设计了一种绕组同电机下半圆周独立绕组双电机形式,如图1所示,该种双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能够满足特定环境下的高功率密度要求,但是在单侧电机损坏情况下,另一侧电机无法大扭矩独立正常工作,工作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抖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同槽双绕组冗余永磁同步电机,使电机在满足功率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要求下,同时提高电机冗余备份功能,满足电机设计中的可靠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同槽双绕组冗余永磁同步电机,包括机壳、定子铁心、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绝缘材料、转轴、转子轭、磁钢、旋转变压器和端盖,带有沟槽的定子铁心嵌入机壳内固定,所述第一绕组沿定子铁心的沟槽走线固定,所述第二绕组也沿定子铁心的沟槽走线固定,且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一绕组外周;所述绝缘材料铺设在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之间,使第一绕组相对第二绕组绝缘;第一绕组的引出线与固定在机壳上的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实现供电输入,第二绕组的引出线与固定在机壳上的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实现供电输入;固定在机壳上的端盖内开设旋转变压器安装槽用于置入旋转变压器,旋转变压器的引出线与固定在机壳上的旋转变压连接器电连接实现供电输入;转轴的一端与旋转变压器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从机壳远离端盖的一侧向外穿出机壳;转子轭紧固在转轴上,转子轭的外周套设有磁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与旋转变压器连接的一端通过轴承A支承在端盖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穿出机壳的一端通过轴承B支承在机壳上,机壳上靠近轴承B的位置处开设凹槽,轴承盖螺纹固定在所述凹槽内,用于压紧轴承B。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磁钢外周与定子铁心之间设置若干组磁钢保护材料,在磁钢与磁钢保护材料之间设置间隙。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盖上靠近旋转变压器的一侧通过螺纹固定有旋转变压器压盖。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盖与机壳通过内六角螺钉螺纹固定连接,端盖与机壳之间设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04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