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污水处理用去异味效果好的生物滤池废气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796537.5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63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彭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04;B01D53/00;B01D53/32;C02F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365000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污水处理 异味 效果 生物 滤池 废气 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工业污水处理用去异味效果好的生物滤池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通过销座活动连接有箱体,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箱体、第一电机、传动杆、搅拌杆、壳体、第二电机、转盘、活动板、通槽、支柱、生物滤池本体、风机、软管、出风管、第一支撑板、鲍尔环层、第二支撑板、陶粒层、活性沸石层、光催化分解层、活性炭层、灭菌除臭层、等离子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灯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工业污水处理用生物滤池废气处理设备去异味效果差,不能够使污水中的异味快速散发,对异味快速的净化,降低了废气处理设备去异味效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工业污水处理用去异味效果好的生物滤池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增长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生物滤池是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而现有工业污水处理用生物滤池废气处理设备去异味效果差,不能够使污水中的异味快速散发,对异味快速的净化,降低了废气处理设备的去异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工业污水处理用去异味效果好的生物滤池废气处理设备,具备去异味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工业污水处理用生物滤池废气处理设备去异味效果差,不能够使污水中的异味快速散发,对异味快速的净化,降低了废气处理设备去异味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工业污水处理用去异味效果好的生物滤池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通过销座活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至箱体的内腔,所述传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底板顶部且位于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壳体内腔两侧的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正面开设有通槽,所述转盘正面的底部通过限位销与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贯穿至壳体的顶部,且与箱体底部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生物滤池本体,所述底板顶部且位于生物滤池本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顶部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风机的一端与箱体内腔右侧的顶部连通,所述风机的右侧连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远离风机的一端与生物滤池本体内腔左侧的底部连通,所述生物滤池本体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鲍尔环层,所述生物滤池本体内腔两侧且位于鲍尔环层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陶粒层,所述陶粒层的顶部设置有活性沸石层,所述活性沸石层的顶部设置有光催化分解层,所述光催化分解层的顶部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的顶部设置有灭菌除臭层,所述生物滤池本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等离子发生器,所述生物滤池本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杀菌灯。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左侧的顶部连通有加料管,所述箱体内腔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滑块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的顶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箱体正面且位于观察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生物滤池本体内腔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壳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软管为PVC材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厚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96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