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通讯的电机调速通讯控制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89600.5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40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葛振福;张锐;王荣鑫;李福华;聂鑫;徐毅;侯晨晨;杨一;王晨;车新华;王越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热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刘涛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通讯 电机 调速 控制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调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通讯的电机调速通讯控制板。该基于物联网通讯的电机调速通讯控制板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有操控面板及电机调速驱动模块,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连接上位控制器;电机调速驱动模块包括过零检测电路及可控硅控制电路,过零检测电路连接控制模块,可控硅控制电路通过隔离电路连接控制模块。提供一种便于电机调速控制的基于物联网通讯的电机调速通讯控制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调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通讯的电机调速通讯控制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机调速控制存在不便性,通常需要专人进行调速控制。现有的调速方式电机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电机产品不良率较高,电机调速范围局限性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电机调速控制的基于物联网通讯的电机调速通讯控制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物联网通讯的电机调速通讯控制板,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操控面板及电机调速驱动模块,控制模块通过通讯模块连接上位控制器;
所述电机调速驱动模块包括过零检测电路及可控硅控制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可控硅控制电路通过隔离电路连接控制模块,可控硅控制电路连接电机。
控制模块采用STM32F1芯片,集成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模块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I/O模块包含4路PT温度采集,4路数字量输入DI,4路数字量输出DO,4路模拟量输入AI,2路模拟量输出AQ。
操控面板包含电机状态显示、温度压力参数显示、电机转速调整按钮、启停按钮等。
电机调速驱动模块主要包含过零检测电路单元、隔离电路单元及可控硅控制电路,输入电源为单相交流220V(±25%),输出频率范围从0.1—50HZ。
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并联的光电管D2及光电管D1,所述光电管D2阳极及光电管D1的阴极通过电阻R1连接地线,光电管D2的阴极及光电管D1的阳极通过电阻R4连接火线,所述光电管D1及光电管D2连接有放大器,所述放大器连接控制模块。
过零检测电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当交流电压通过零点时取出其脉冲。其工作过程为:当通过正半周较高电压时,光电管导通,输出为低电平;当正半周电压反向接近零点时,光电管达不到导通的电压值而截止,从而使输出为高电平。同样,当通过负半周较高电压时,光电管导通,输出为低电平,当负半周电压正向接近零点时光电管达不到导通的电压值而截止,从而使输出为高电平。通过正负交越零点时的正脉冲信号向单片机STM32F1发出外部中断INT0,而单片机根据该信号,经过一定的延时后控制可控硅导通。
所述可控硅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级连接控制模块,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可控硅,所述可控硅连接有电机。要控制的对象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过零检测电路取出其过零点的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控制模块即STM32F1芯片的外中断,控制模块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的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当延时结束时,控制模块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过可控硅流过电机,使电机转动。延时越长,导通的时间就越短,电机的转速越低;延时越短,导通的时间越短,电机的转速越高。由于延时的长短是由控制模块指令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按键控制了电机的转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通讯的电机调速通讯控制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操作,有效控制电机调速,控制方法简单,适用性和实用性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热力有限公司,未经淄博热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896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