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液TOS测控复合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70011.2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1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K1/14;G01N33/205;G01N1/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os 测控 复合 探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液态金属测控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钢液TOS测控复合探头,包括覆膜砂载体,覆膜砂载体上设有测温元件、测氧元件以及钢液取样器,覆膜砂载体内设有钢管,钢管内设有塑料保温盒以及填充有保护的覆膜砂,测温元件与测氧元件的冷端焊接在补偿导线上后,嵌入塑料保温盒内,钢管上设有V型卡槽,V型卡槽的V型口处安装有V型塑料接插件,V型塑料接插件分别与测温元件的正负极以及测氧元件的正负极连接。通过采用覆膜砂载体将测温元件,测氧元件和钢液取样器一体化集成,在钢液冶炼过程中使用,在线测控钢液介质的温度、氧活度等参数,实时在线测控并与计算机冶炼工艺过程模型的匹配,确保实现精品钢工艺时间过程节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液态金属测控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钢液TOS测控复合探头。
背景技术
我国是传统的钢铁冶炼大国,粗钢产量国际市场第一,精品钢材与西方比还有差距,80年代以来国际计算机炼钢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先进的钢铁冶炼技术装备引进我国,其中冶炼传感器技术的引进,有力推动了我国这方面的发展,比如转炉炼钢的工艺控制技术,过程参数的测控技术等方面我国存在短板,过程测控技术的核心是传感技术,SL计算机“一键式”全自动炼钢,完全依据冶炼传感器的信息。没有先进的冶炼传感器技术,就不可能实现对冶炼精品钢的测控。尤其是炉后精炼的冶炼传感器测控技术,就决定了品钢的过程控制。我们必须开发国产的冶炼传感器产品,实现冶炼精品钢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液TOS测控复合探头,能在冶炼过程中快速实现对钢液介质的温度、氧活度等多项参数进行检测与控制,本产品采集的信息,传输给CJ-100A在线分析仪表并计算出数据发给ERP网络系统,实现工艺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变了传统数据采集方式,缩短了取样分析时间,确保实现精品钢工艺时间的有效控制,开发出新钢材,保证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液TOS测控复合探头,包括覆膜砂载体,覆膜砂载体上设有测温元件、测氧元件以及钢液取样器,覆膜砂载体内设有钢管,钢管内设有塑料保温盒以及填充有保护的覆膜砂,测温元件与测氧元件的冷端焊接在补偿导线上后,嵌入塑料保温盒内,钢管上设有V型卡槽,V型卡槽的V型口处安装有V 型塑料接插件,V型塑料接插件分别与测温元件的正负极以及测氧元件的正负极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测温元件包括热电偶金属丝,热电偶金属丝的热端交叉焊接后,其冷端分别与V型塑料接插件上的补偿导线正极以及补偿导线负极焊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测氧元件包括氧化锆电解质管。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钢液取样器上设有钢液进口。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钢管上设有用于加强覆膜砂的结构及强度的钢管向外凸点,钢管内设有用于与测氧元件的氧正极接插点的钢管向内凸点。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V型塑料接插件上设有用于提高强度的塑料插座定位杆,钢管上设有用于限位V型塑料接插件的塑料插座卡孔。
根据上述方案,还包括纸管,钢管上固化有锥形的80毫米长的覆膜砂保护体,且钢管裸露的45毫米处涂胶后,插入纸管内。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测温元件与测氧元件的外部安装有保护纸帽与保护钢帽。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测温元件、测氧元件与钢液接触的界面浇注有高温快干水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采用覆膜砂载体将测温元件,测氧元件和钢液取样器一体化集成,在钢液冶炼过程中使用,在线测控钢液介质的温度、氧活度等参数,实时在线测控并与计算机冶炼工艺过程模型的匹配,确保实现精品钢工艺时间过程节奏,有效的控制合金量的加入,改变了传统的高能耗冶炼,实现负能炼钢目标,降低成本和节能减排有有积极的意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70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