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舱式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92184.7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1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蓝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20 | 分类号: | A61L2/20;A61L2/14;A61L2/26;A61L2/24;A61L10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81 | 代理人: | 徐鸿 |
地址: | 610017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舱式 过氧化氢 等离子体 灭菌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舱式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至少两个灭菌舱和安装在底座内的真空装置、注液装置、蒸发装置和自检模块,所述蒸发装置和注液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灭菌舱,每个灭菌舱均可独立工作或控制,适用于需要对多种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但每种医疗器械的数量又不多,且各种医疗器械的灭菌要求又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时,将各种需灭菌的医疗器械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灭菌舱内,根据不同医疗器械的灭菌要求,分别设置和控制各个灭菌舱的抽真空度、灭菌介质浓度以及灭菌时间,从而使其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不同医疗器械的灭菌要求,灭菌效率和灭菌效果也更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舱式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设备。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灭菌是现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的常用手段,能够在低温下达到灭菌的目的,而且不会对医疗器械造成损坏。常见的灭菌设备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普遍设置有一个体积较大的灭菌舱及其配套装置。医护人员在对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的医疗器械或需要单独灭菌的医疗器械通过灭菌器进行灭菌时,会造成使用成本增加。
专利号为201120228686.1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中将灭菌舱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每个灭菌舱通过与配套装置相连接,能够实现每个灭菌舱单独进行灭菌,但该专利提供的灭菌器需要“当配套装置对第一灭菌舱的作用完成后,处于空闲时,可以在不影响第一灭菌舱的灭菌操作的情况下,再被用于对第二灭菌舱作用。”多个灭菌器不能同时使用同一个配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仅需要对一个灭菌舱进行注液,但其它灭菌舱的第二控制单元未闭合的情况,造成灭菌材料的浪费和增加对灭菌舱清洗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舱式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至少两个灭菌舱和安装在底座内的真空装置、注液装置、蒸发装置和自检模块,所述蒸发装置和注液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灭菌舱,每个灭菌舱均可独立工作或控制,适用于需要对多种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但每种医疗器械的数量又不多,且各种医疗器械的灭菌要求又不同的使用场景,使用时,将各种需灭菌的医疗器械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灭菌舱内,根据不同医疗器械的灭菌要求,分别设置和控制各个灭菌舱的抽真空度、灭菌介质浓度以及灭菌时间,从而使其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不同医疗器械的灭菌要求,灭菌效率和灭菌效果也更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舱式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电路板、至少两个灭菌舱和安装在底座内的、真空装置、注液装置、蒸发装置和自检模块,电路板、真空装置、蒸发装置和注液装置安装于底座内部,蒸发装置和注液装置连接,灭菌舱安装于底座顶面,每个灭菌舱均设置分别连接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数量相同且与灭菌舱的设置数量也相同,在每个灭菌舱上均安装有和第一控制板,与每个灭菌舱连接的每个灭菌舱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与该灭菌舱上安装的第一控制板电连接,每个灭菌舱通过各自连接的第一控制阀与真空装置连通,每个灭菌舱通过各自连接的第二控制阀与蒸发装置连通,每个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与自检模块电连接,且自检模块安装在电路板上且与每个灭菌舱上安装的第一控制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底座内的电路板和处理模块,自检模块和处理模块均安装在电路板上,每个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与处理模块电连接;在自检模块上还设置有报警单元,每个第一控制板上均设有显示面板和控制按键。
进一步的,在每个灭菌舱内均安装有真空检测装置和浓度检测装置,真空检测装置和浓度检测装置均与处理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灭菌舱的数量为二至八个,每个灭菌舱的结构及配置均相同,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电磁阀。进一步的,还包括操作台,操作台安装于底座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蓝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蓝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92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角阀
- 下一篇:一种采用电驱动膜去除电泳槽液中杂离子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