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线性膨胀系数叶轮与主轴过盈配合的拆卸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88477.8 | 申请日: | 2021-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9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朱阳历;王星;张雪辉;邹易平;陈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F04D29/20 | 分类号: | F04D29/20;F04D29/26;F04D29/58;F04D29/62;F04D29/043;F04D29/044;F04D29/053;F04D29/054;B23P11/02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膨胀系数 叶轮 主轴 配合 拆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线性膨胀系数叶轮与主轴过盈配合的拆卸装置,包括叶轮(6)、空心拉伸管(7)、封堵螺母(8)、主轴(9),其特征在于:叶轮(6)的周围包裹了一层保温棉(10),叶轮(6)和主轴(9)采用键连接的方式过盈配合,在连接部分的主轴(9)中间有螺纹孔,封堵螺母(8)上有设有低温氮气进气管(3)和排气管(4);空心拉伸管(7)的两端设有外螺纹,一端与叶轮(6)相连,另外一端通过拆卸螺母(2)和顶压板(1)相连,拆卸螺母(2)放置在顶压板位于顶压板(1)外侧。本实用新型能加热叶轮的同时冷却主轴,从而增大主轴和叶轮的温差,使过盈配合转变成间隙配合,实现叶轮的拆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线性膨胀系数叶轮与主轴过盈配合的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叶轮和主轴采用键连接时,通常采用过盈配合。叶轮采用铝合金时,由于叶轮的线性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均较大,当需要拆卸时,加热叶轮,叶轮孔的胀大速度快于轴,因此叶轮能够得到拆卸。但对于钛合金等叶轮,其线性膨胀系数和热膨胀系数较于不锈钢主轴均较小,这就导致在加热叶轮时,叶轮轴孔的胀大速度甚至小于轴,随着温度的升高,主轴和叶轮可能发生过盈量增大而无法拆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能加热叶轮的同时冷却主轴,从而增大主轴和叶轮的温差,使过盈配合转变成间隙配合,实现叶轮的拆卸的低线性膨胀系数叶轮与主轴过盈配合的拆卸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线性膨胀系数叶轮与主轴过盈配合的拆卸装置,包括叶轮、空心拉伸管、封堵螺母、主轴,叶轮的周围包裹了一层保温棉,叶轮和主轴采用键连接的方式过盈配合,在连接部分的主轴中间有螺纹孔,封堵螺母上有设有低温氮气进气管和排气管。
空心拉伸管的两端设有外螺纹,一端与叶轮相连,另外一端通过拆卸螺母和顶压板相连,拆卸螺母放置在顶压板位于顶压板外侧。
上述的一种低线性膨胀系数叶轮与主轴过盈配合的拆卸装置,其中:顶压板为长方形,在四个角上开有通孔,通过螺杆和螺母和蜗壳相连。
上述的一种低线性膨胀系数叶轮与主轴过盈配合的拆卸装置,其中:在顶压板的中心也开有孔,空心拉伸管一端穿过中心孔并用拆卸螺母将其固定顶压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能够实现主轴的冷却,主轴轴端应做成空心状并攻螺纹,为了使主轴能够得到很好的冷却效果,主轴孔的深度应尽量不小于过盈配合段的长度。采用温度相对较低的大流量热风枪进行加热,并采用保温棉将叶轮四周包裹,由于某些材料的叶轮无法承受较高温度,这样做可以在不损伤叶轮的情况下,将叶轮的温度快速升高。采用同时加热主轴和冷却叶轮的方法,这样对于线性膨胀系数和导热系数均较小的叶轮,能够同时使叶轮孔胀大和主轴缩小,从而使过盈配合转变成间隙配合,实现叶轮的拆卸。综上,本实用新型利用加热叶轮的同时冷却主轴,从而增大主轴和叶轮的温差,使过盈配合转变成间隙配合,实现叶轮的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封堵螺母和进排气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心拉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压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顶压板,2、拆卸螺母,3、低温氮气进气管,4、排气管,5、蜗壳,6、叶轮,7、空心拉伸管,8、封堵螺母,9、主轴,10、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低线性膨胀系数叶轮与主轴过盈配合的拆卸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884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叉路口用监控装置
- 下一篇:干粉制浆的除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