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煤制乙醇含氢气体提纯氢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28592.6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03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洪天波;李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能科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50 | 分类号: | C01B3/50 |
代理公司: | 成都余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83 | 代理人: | 邢智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乙醇 氢气 提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煤制乙醇含氢气体提纯氢气的装置,包括原料气缓冲罐、变压吸附塔、解吸气缓冲罐、氢气缓冲罐以及中间缓冲罐;其中,原料气缓冲罐中为煤制乙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含氢气体,通过多次均压回收吸附塔床层死空间的氢气,从而提高氢气回收率,本实用新型装置氢气回收率高,没有废气排放,提高环保效果,同时为企业降本增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制乙醇含氢气体提纯氢气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制乙醇含氢气体提纯氢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率先突破“煤制乙醇”工业化生产。科学家们提出以煤基合成气为原料,经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工艺路线。这条路线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可以直接生产无水乙醇。“煤制乙醇”项目使以煤为原料制取乙醇成为现实,也使大范围推广乙醇汽油成为可能。此外,乙醇便于运输和储存,可以部分替代乙烯生产下游化工品。
氢是主要的工业原料,也是最重要的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加工、浮法玻璃、精细有机合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氢也是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由于氢的高燃料性,航天工业使用液氢作为燃料。氢气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提高氢气的获取十分重要。
煤制乙醇的过程会产生氢气以及污染物。现有的含氢气体回收装置难以提升对污染气体的处理效果,影响环境质量,而且在含氢气体回收过程中对氢气的回收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煤制乙醇含氢气体提纯氢气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含氢气体回收装置难以提升对污染气体的处理效果,影响环境质量,而且在含氢气体回收过程中对氢气的回收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煤制乙醇含氢气体提纯氢气的装置,包括原料气缓冲罐、变压吸附塔、解吸气缓冲罐、氢气缓冲罐以及中间缓冲罐;其中,原料气缓冲罐中为煤制乙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含氢气体,所述原料气缓冲罐与所述氢气缓冲罐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变压吸附塔,所述解吸气缓冲罐通过管道连接在变压吸附塔的管道上,所述中间缓冲罐通过管道连接在变压吸附塔与氢气缓冲罐之间的管道上。
所述原料气缓冲罐与氢气缓冲罐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变压吸附塔,所述变压吸附塔通过多个单项控制阀合理控制阀门开关,通过多次均压回收吸附塔床层死空间的氢气,从而提高氢气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将煤制乙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氢气体中氢气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氢气产品用于主装置生产使用
进一步,变压吸附塔数量为多台,多台变压吸附塔并联在原料气缓冲罐与氢气缓冲罐之间,多台可以设置为2台,3台,4台甚至更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设置不同数量的变压吸附塔。
多台变压吸附塔并联在所述原料气缓冲罐与所述氢气缓冲罐之间;所述变压吸附塔至少一台进行吸附,其余的塔进行再生。
进一步的,变压吸附塔数量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临时增加或减少,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进一步,所述原料缓冲罐、所述解吸气缓冲罐、所述氢气缓冲罐、所述中间缓冲罐以上部件外部均设置有气体检测传感器,用于气体泄漏检测,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设置于罐体上段,中段,下段位置。
进一步,所述中间气缓冲罐与所述变压吸附塔与所述氢气缓冲罐之间的管道存在循环回路。
进一步,上述各个管道上都设有通过编程控制仪表风带动的程控阀门。
该用于煤制乙醇含氢气体提纯氢气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将含氢气体中的轻组分氢气和重组分等杂质气体分离,分离出来的氢气和重组分杂质气体分别送往主装置前段工序用于中间产品的还原和再生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煤制乙醇产品生产单耗,为企业降本增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能科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能科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28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