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96283.5 | 申请日: | 2021-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77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马中秋;杨芳;万德年;刘良瑞;方承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仁合利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75 | 代理人: | 任飞 |
| 地址: | 43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循环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窑炉本体以及设于窑炉本体外侧壁的保温层,所述窑炉本体旁设有安装板,所述窑炉本体上设有进风口,且所述窑炉本体内设有导热油管道,所述导热油管道进出口位于同一侧,且所述导热油管道的进出口通过加热管连接,所述导热油管道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水箱、支撑杆和安装块,所述加热管位于水箱内,所述水箱上连接有用于将蒸汽压力转换成机械能的能量转换机构,所述支撑杆连接有用于传输动力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将窑炉内的温度通过导热油加热水箱内的水,形成蒸汽使热能转换成机械能,通过叶轮转动产生助燃风,再输入窑炉内,使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余热转换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窑炉或火炉是指用于烧制陶瓷器物和雕塑或是令珐琅熔合到金属器物表面的火炉,一般用砖和石头砌成,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大小各种的规格,能采用可燃气体、油或电来运转。
窑炉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其中真正被利于的热量只占约三分之一,大部分的热量随烟气排出,或者自然散发到空气中,现有技术中窑炉的余热难以利用,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窑炉热量散失难以利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窑炉本体以及设于窑炉本体外侧壁的保温层,所述窑炉本体旁设有安装板,所述窑炉本体上设有进风口,且所述窑炉本体内设有导热油管道,所述导热油管道进出口位于同一侧,且所述导热油管道的进出口通过加热管连接,所述导热油管道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水箱、支撑杆和安装块,所述加热管位于水箱内,所述水箱上连接有用于将蒸汽压力转换成机械能的能量转换机构,所述支撑杆连接有用于传输动力的传动机构,所述安装块上连接有用于对窑炉本体内施加助燃风的鼓风机构。
优选地,所述导热油管道为螺旋状设置,所述导热油管道位于保温层内侧。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为折叠弯曲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能量转换机构包括设于水箱上的开孔,所述开孔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外侧壁和套筒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活塞外侧壁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套筒上设有泄压孔。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支撑杆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端部固定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侧壁边缘处固定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杆与连接柱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鼓风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块上的蜗壳,所述转轴贯穿蜗壳并延伸至蜗壳内,位于所述蜗壳内的转轴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等距设置的叶轮,所述蜗壳的出风端与进风口通过风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油管道、加热管、水箱、套筒、活塞、转盘、连接杆、转轴、蜗壳和叶轮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窑炉内多余热量无法利用的问题,通过导热油将窑炉本体内部的热量吸收并由加热管给水箱中的水加热,使其蒸发产生蒸汽驱动活塞运动,从而使叶轮转动产生助燃风输入窑炉本体内,减小了资源的投入,避免了能源的大量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962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