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评估道路清洁度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64352.4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5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妤希;李刚;高元官;杨欣;杨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15/06;G01N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04 | 代理人: | 李波;王颖慧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估 道路 清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评估道路清洁度的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第一扬尘监测装置,其布置于车辆的车顶处,并且配置为监测所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顶处的扬尘的第一监测数据;第二扬尘监测装置,其布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尾处,并且配置为监测所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尾处的扬尘的第二监测数据;以及评估装置,其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确定所述道路的扬尘排放因子;以及对所述扬尘排放因子进行标定获得所述道路的积尘负荷量,以评估所述道路的清洁度。利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可以获得精确的积尘负荷数据,从而有利于准确地评估道路的清洁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颗粒物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评估道路清洁度的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可包括可以探究的概念,但不一定是之前已经想到或者已经探究的概念。因此,除非在此指出,否则在本部分中描述的内容对于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而言不是现有技术,并且并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城市大气颗粒物的增加是造成城市灰霾天气的重要原因,而道路扬尘则是很多城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由于城市道路面积大、路线长,并且部分道路破损或者施工以及道路车流量等因素,因此采用传统的吸尘称重法无法真正反映道路的积尘情况,从而无法准确分析全路段的道路扬尘中的颗粒物浓度。目前,采用车载式走航监测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然而,车载式走航监测中搭载的传感器其风机转速是固定的,在监测时容易导致大颗粒物堆积问题,从而使得监测道路扬尘浓度的误差较大,进而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评估道路清洁度的系统,即通过第一扬尘监测装置和第二扬尘监测装置监测车辆车顶处和车尾处扬尘的监测数据,并结合车辆信息确定扬尘排放因子。进一步地,通过对扬尘排放因子进行标定,可以获得精确的积尘负荷数据,以便准确的评估道路的清洁度。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如下的多个方面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评估道路清洁度的系统,包括:第一扬尘监测装置,其布置于车辆的车顶处,并且配置为监测所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顶处的扬尘的第一监测数据;第二扬尘监测装置,其布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尾处,并且配置为监测所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尾处的扬尘的第二监测数据;以及评估装置,其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确定所述道路的扬尘排放因子;以及对所述扬尘排放因子进行标定获得所述道路的积尘负荷量,以评估所述道路的清洁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扬尘监测装置和第二扬尘监测装置包括:测速模块,主控模块,扬尘监测模块,其中,所述测速模块布置于所述车辆上,配置为获取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其中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包括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扬尘监测模块和所述测速模块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来控制所述扬尘监测模块的采样速度;以及所述扬尘监测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对扬尘进行采样以监测所述车辆的车顶处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尾处的第二监测数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扬尘监测模块包括流量计、进气管道、电机以及传感器,其中,所述进气管道连接所述流量计和所述电机,配置为输送气体,其中所述气体中包含所述扬尘;所述流量计布置于所述主控装置上,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所述采样速度测量进入所述进气管道的气体流量;所述电机配置为控制所述采样速度;以及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电机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气体流量监测所述车辆的车顶处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尾处的第二监测数据。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激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激光传感器正对所述光接收器,并且,在与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所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还布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正对所述出气口,并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64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乳化液泵的柱塞钢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