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评估道路清洁度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64352.4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25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妤希;李刚;高元官;杨欣;杨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15/06;G01N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04 | 代理人: | 李波;王颖慧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估 道路 清洁 系统 | ||
1.一种评估道路清洁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扬尘监测装置,其布置于车辆的车顶处,并且配置为监测所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顶处的扬尘的第一监测数据;
第二扬尘监测装置,其布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尾处,并且配置为监测所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尾处的扬尘的第二监测数据;以及
评估装置,其配置为:
基于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确定所述道路的扬尘排放因子;以及
对所述扬尘排放因子进行标定获得所述道路的积尘负荷量,以评估所述道路的清洁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扬尘监测装置和第二扬尘监测装置包括:测速模块,主控模块,扬尘监测模块,其中,
所述测速模块布置于所述车辆上,配置为获取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其中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包括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
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扬尘监测模块和所述测速模块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来控制所述扬尘监测模块的采样速度;以及
所述扬尘监测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对扬尘进行采样以监测所述车辆的车顶处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尾处的第二监测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扬尘监测模块包括流量计、进气管道、电机以及传感器,其中,
所述进气管道连接所述流量计和所述电机,配置为输送气体,其中所述气体中包含所述扬尘;
所述流量计布置于所述主控模块上,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所述采样速度测量进入所述进气管道的气体流量;
所述电机配置为控制所述采样速度;以及
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电机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气体流量监测所述车辆的车顶处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尾处的第二监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所述采样速度测量气体流量中,所述流量计进一步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所述采样速度一致,测量进入所述进气管道的气体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激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正对所述光接收器,并且,
在与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所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还布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正对所述出气口,并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电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根据所述气体流量监测所述车辆的车顶处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尾处的第二监测数据中,所述传感器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经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接收器之间的气体流量,监测所述车辆的车顶处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尾处的第二监测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基于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和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确定所述道路的扬尘排放因子中,所述评估装置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获取所述车辆的车尾处与所述车辆的车顶处之间的扬尘浓度差;
将所述扬尘浓度差与所述车辆信息进行拟合,以确定所述道路的扬尘排放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对所述扬尘排放因子进行标定获得所述道路的积尘负荷量,以评估所述道路的清洁度中,所述评估装置进一步配置为:
采集所述道路上的多个路段处的原始积尘负荷量;
利用每个所述路段处的所述原始积尘负荷量标定所述扬尘排放因子,以获得所述道路的最终积尘负荷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在采集所述道路上的多个路段处的原始积尘负荷量中,所述评估装置进一步配置为:
采集每个路段处一平米内的道路积尘;
对所述道路积尘进行过滤;以及
将过滤后的道路积尘进行称重获得每个所述路段处的原始积尘负荷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利用每个所述路段处的所述原始积尘负荷量标定所述扬尘排放因子,以获得所述道路的最终积尘负荷量中,所述评估装置还进一步配置为:
将每个所述路段处的所述原始积尘负荷量与所述扬尘排放因子进行拟合,以获得所述道路的最终积尘负荷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6435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乳化液泵的柱塞钢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