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草莓无土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62638.9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36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刘剑锋 |
地址: | 3636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草莓 无土栽培 装置 | ||
一种草莓无土栽培装置,包括:固定座,固接于地面上,整体为圆柱筒状;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一钢条弯折成型且镜像对称,包括:插接杆,紧贴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且插接于所述固定座内,底端弯折为半圆弧状并与另一所述插接杆的底端相连;所述插接杆顶端向外水平延伸且紧贴所述固定座的顶端表面形成稳固部,所述稳固部最外端向上并向内收缩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承载部,所述承载部最远端向上延伸形成夹紧部;基槽,适配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简化了草莓无土栽培装置的结构,同时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得到保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草莓无土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
而地面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模式以及平面支架式栽培是草莓无土栽培模式中常见的模式,相比其他的无土栽培模式,立体无土栽培模式下工人在作业时无需弯腰,省时省力,更为便于操作与生产管理。同时由于种植槽高于地面,大大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然而,传统的草莓无土装置的支撑架结构复杂,构件较多,安装也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草莓无土栽培装置,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草莓无土栽培装置,包括:固定座,固接于地面上,整体为圆柱筒状;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一钢条弯折成型且镜像对称,包括:插接杆,紧贴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且插接于所述固定座内,底端弯折为半圆弧状并与另一所述插接杆的底端相连;所述插接杆顶端向外水平延伸且紧贴所述固定座的顶端表面形成稳固部,所述稳固部最外端向上并向内收缩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承载部,所述承载部最远端向上延伸形成夹紧部;基槽,适配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基槽由一钢板弯折一体成型,具体包括底槽,所述底槽容置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稳固部之间,所述底槽的槽壁向外延伸形成栽培底板,所述栽培底板被所述承载部所承载,所述栽培底板的最外端向上向外延伸形成栽培侧板,所述栽培侧板最顶端向外翻转后向下翻折形成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外端抵接于所述支撑部的内端上。
优选的,定义所述底槽的槽宽为D,所述支撑部顶端间距为D1,则有D1>D。
优选的,定义所述底槽的槽深为H,所述支撑部的竖直高度为H1,则H1>H。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固接于所述支撑部外侧的托果条,同侧且相邻的托果条之间设置有柔性带状体。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支撑部的顶端向内向上收缩形成防割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由一根钢条弯折成型且对称的支撑架,支撑架插接于固定座内,并承载基槽,实现了对草莓无土装置支撑架的简化。
2.通过设置圆柱筒状的固定座,并通过镜像对称的支撑架插接于固定座内,保证了插接杆与固定座之间始终处于抵紧状态,而不会因为受外力偏转后两者之间间隙增大进而导致整体结构不稳。
3.通过设置向上并向内收缩的支撑部,实现了当放上基槽以及栽培土之后,由于受重力影响,所述支撑部可视为一二力杆,其对所述稳固部施加一向下且向外的力。稳固部受到此向下向外的力后,可分解为一竖直向下由所述固定座所承载的力,以及一水平向外的力,此水平向外的力带动所述插接杆进一步的抵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避免发生转动导致整体结构不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626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