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位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453356.2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2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汤健;陶勇;钟鲁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武东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3/1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倪鹏程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工装,包括下托架与上托架,所述上托架用于装夹筒体,并通过槽与杆卡接的方式定位安装在所述下托架上。先将筒体装夹在上托架上,然后在槽与杆卡接的作用下,使上托架定位安装在下托架上,并固定,当筒体一端加工完成后,筒体与上托架整体调转180°,并在槽与杆卡接作用下自动定位,对筒体另一端进行加工,如此设置,筒体自动校正,筒体另一端装夹基准不变,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大直径长筒体工件在加工两端面时(如铣平面、镗孔、钻孔等),一般用等高块及工装来装夹,用经纬仪或三坐标来校正,加工完一头后重新装夹,以加工完的面或孔为基准,校正后再进行另一头的加工,费时费力,二次装夹还容易造成加工精度超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大直径长筒体加工两端面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工装,包括下托架与上托架,所述上托架用于装夹筒体,并通过槽与杆卡接的方式定位安装在所述下托架上。
先将筒体装夹在上托架上,然后在槽与杆卡接的作用下,使上托架定位安装在下托架上,并固定,当筒体一端加工完成后,筒体与上托架整体调转180°,并在槽与杆卡接作用下自动定位,对筒体另一端进行加工,如此设置,筒体自动校正,筒体另一端装夹基准不变,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槽为V型槽,分布于所述上托架下端与所述下托架上端,并呈相对布置,所述杆呈圆柱形,并卡接于所述V型槽之间。如此设置,V型槽与杆卡接时不会窜动,卡接更牢固,精度也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V型槽结构相同,相对应的两个所述V型槽以及所述杆设为四组,并构成矩形,均匀分布于筒体两端。如此设置,上托架与下托架连接后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杆直径误差为0.003mm以下。上托架的V型槽,其共面的斜面通过一刀切削的方式成型,下托架的V型槽,其共面的斜面也通过一刀切削的方式成型,从而确保共面的斜面处于一个平面上;通过V型槽与杆的加工精度,控制筒体的装夹精度,加工和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下托架;2、上托架;3、杆;4、V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定位工装,安装在工作台上,包括两个下托架1以及与下托架1对应安装的上托架2,上托架2通过装夹带装夹固定筒体的两端。
上托架2下端、下托架1上端均设有对夹块,对夹块设有V型槽4,上托架2上的V型槽4与下托架1上端的V型槽4相对应并呈相对布置。相对应的V型槽4内卡接有圆柱形杆3,如此设置,V型槽4与杆3卡接时不会窜动,卡接更牢固,筒体加工精度也更高。相对应的两个V型槽4以及杆3设为四组,并构成矩形,均匀分布于筒体两端。如此设置,上托架2与下托架1连接后结构更加稳固。
杆3直径误差为0.003mm以下。上托架2的V型槽4,其共面的斜面通过一刀切削的方式成型,下托架1的V型槽4,其共面的斜面也通过一刀切削的方式成型,从而提高斜面的处于一个平面上;通过V型槽4与杆3的加工精度,控制筒体的装夹精度,加工和安装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武东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武东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533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