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器测试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33559.5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8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钟耀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亚联动五金制品(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B5/00;G01B5/20;G01B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接触器测试检具;它包括检具主体,检具主体包括底座,底座两侧竖直安装有侧板,所述底座两端且位于对应侧板的外侧固定有固定座,两个固定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底座顶面且位于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之间的位置上安装有卡槽,卡槽内插入一接触器,阻抗仪与接触器的电性连接较为可靠和一致,减少因手工测量产生的巨大误差,另外还可以通过铜排配合触点设置的端部形状来目测接触器的触点是否存在形变等影响与铜排密切贴合的异常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接触器测试检具。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为了测试接触器的阻抗,技术人员通常使用万用电表或者阻抗仪的两支探针连接接触器的两端。现有技术的不足有两点,第一,由于手动操作探针,探针与接触器触点的连接不稳定(例如有时是用针尖触碰触点,有时是用探针侧壁接触触点),那么其阻抗数值有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第二,仅仅测试阻抗,无法测定接触器的触点外形是否符合标准(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触点形变、凸起、磨损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器测试检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接触器测试检具,它包括框架、顶板和检具主体,框架顶面安装有一顶板,顶板顶面安装有检具主体;
所述检具主体包括底座、侧板和顶盖,底座两侧竖直安装有侧板,所述底座两端且位于对应侧板的外侧固定有固定座,两个固定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对向设置,左侧侧板对应第一气缸的推杆开设有通孔,第一气缸的推杆穿过该通孔并且连接有第一托板,第一托板位于左侧侧板的右侧,第一托板顶面设置有两个固定销并通过固定销可拆卸式的安装有第一铜排,右侧侧板对应第二气缸的推杆开设有通孔,第二气缸的推杆穿过该通孔并且连接有第二托板,第二托板位于右侧侧板的左侧,第二托板顶面设置有两个固定销并通过固定销可拆卸式的安装有第二铜排,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朝向接触器一侧端部形状对应接触器的触点设置,所述底座顶面且位于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之间的位置上安装有卡槽,卡槽内插入一接触器,两个侧板顶面共同安装有一顶盖,顶盖对应第一铜排、接触器和第二铜排分别设置有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和第五气缸,其中第三气缸和第五气缸的推杆连接有铜块,这两个铜块分别电性连接阻抗仪的正极线和负极线,第四气缸的推杆连接有压块,压块用于压紧接触器,防止接触器脱离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左右两端的固定座之间通过连杆固接,提高固定座的牢固度,连杆穿过两块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背面且位于顶板之上设置有背板,避免操作人员在设备的后端面进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阻抗仪,阻抗仪放置在顶板上利于操作人员直接观察阻抗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内且位于顶板之下设置有载物板,载物板上可以放置电箱、工具箱之类的物件。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前端设置有双控开关,双控开关的第一开关盒设置在框架前端左侧,双控开关的第二开关盒设置在框架前端右侧。它的作用是使得操作需要左右两个手同时按下开关来进行,避免误操作,也避免手指被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铜排夹持接触器并连接触点,再通过连接阻抗仪的通孔接触铜排,使得阻抗仪与接触器的电性连接较为可靠和一致,减少因手工测量产生的巨大误差,另外还可以通过铜排配合触点设置的端部形状来目测接触器的触点是否存在形变等影响与铜排密切贴合的异常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具主体的立体图;
图3为检具主体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亚联动五金制品(东莞)有限公司,未经瑞亚联动五金制品(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33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