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超高层消防井道作为运输通道的垂直运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27347.6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9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裴汉江;楚永强;陈孟鸿;赵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0;B66B11/02;B66B5/00;B66B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高层 消防 井道 作为 运输 通道 垂直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超高层消防井道作为运输通道的垂直运输系统,包括进货层操作平台、出货层防碰撞组件、吊笼和卷扬机及其安装组件;进货层操作平台将消防通道对应层的洞口封闭,出货层防碰撞组件设置于出料口的对面;吊笼采用侧开门结构,吊笼上端连接起吊钢丝绳,通过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实现吊笼的升降。采用卷扬机牵引吊笼升降的方式实现物料的运输,吊笼的平面尺寸可根据消防井道的平面尺寸设计,卷扬机固定于驾驶层的楼板上,安装组件的悬臂伸入井道中安装卷扬机,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可快速实现吊笼升降。只需在消防井道的进货层设置操作平台架放置吊笼,在出货层设置防碰撞组件,出货层通过叉车出货时,使吊笼水平限位避免产生晃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超高层消防井道作为运输通道的垂直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超高层建筑垂直运输普遍压力较大,且主要运输工具为施工电梯。针对超高层室内垂直运输可利用已有正式电梯井道进行安装,但存在楼板需预留后做施工麻烦等问题。但超高层有从底到顶贯通的消防电梯,可消防井道净空难以满足常规施工电梯安装,需要订做,但造价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卸简单的利用超高层消防井道作为运输通道来安全高效运输物料的垂直运输系统,解决施工电梯材料垂直运输压力及时运输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利用超高层消防井道作为运输通道的垂直运输系统,包括进货层操作平台、出货层防碰撞组件、吊笼和卷扬机及其安装组件;进货层操作平台将消防通道对应层的洞口封闭,出货层防碰撞组件设置于出料口的对面;吊笼采用侧开门的结构,吊笼上端连接起吊钢丝绳,通过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实现吊笼的升降。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货层操作平台包括支撑型钢、钢管架和钢跳板,支撑型钢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楼板上和楼板对侧的消防井道侧壁,钢管架固定于支撑型钢的上侧,钢跳板铺满钢管架。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出货层防碰撞组件包括支撑型钢、钢管架和挡板架,支撑型钢水平设置,外端段穿过出料口对侧消防井道的侧壁、内端段伸入消防井道中,钢管架固定于支撑型钢井道段的上侧,挡板架为直角三角形的架体,其一直角边固定于钢管架上,另一直角边作为挡边竖向朝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架的挡边外铺设保温岩棉,所述钢管架或者挡板架上设置有行程开关。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卷扬机的安装组件包括悬臂梁、垫钢管和抱箍,悬臂梁垂直于消防井设置,点钢管垂直设置于楼板和悬臂梁之间,抱箍将悬臂梁固定于楼板上,卷扬机固定于悬臂梁的悬臂段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防井道中对应悬臂梁的悬臂段下侧设置支撑型钢。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消防井道中长度和宽度的中心面处分别设置有一对导向钢丝绳,两对导向钢丝绳的下端固定于支撑型钢上、上端固定于支撑型钢和悬臂上;所述吊笼为长方体笼,其高度方向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定滑轮,吊笼角度的定滑轮沿导向钢丝绳升降。
由于消防井道的平面尺寸较小,现有尺寸的施工电梯和物料提升机均无法在消防井道中安装。本实用新型采用卷扬机牵引吊笼升降的方式实现物料的运输,吊笼的平面尺寸可根据消防井道的平面尺寸来设计,卷扬机通过安装组件固定于驾驶层的楼板上,安装组件的悬臂伸入井道中安装卷扬机,通过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可快速实现吊笼的升降。只需在消防井道的进货层设置操作平台架放置吊笼,在出货层设置防碰撞组件,在出货层通过叉车出货时,使吊笼水平限位避免产生晃动。同时,为了提高吊笼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还在消防井道中设置导向钢丝绳,吊笼升降时通过导向钢丝绳导向。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为吊笼和卷扬机,其它结构件可选用常规的型钢、钢管等,具有结构简单、装卸简单、投入成本低、吊笼升降过程平稳快速的优势,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立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273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畜牧用饲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绵城市用透水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