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390669.8 | 申请日: | 202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8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汪辉;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日照发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9/04 | 分类号: | H02G9/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 地址: | 27682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工程 外露 线管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顶端内部的一侧活动铰接有顶盖,支撑块底端的内部设置有三组内部防潮结构,顶盖顶端的内部设置有踩踏提醒机构,支撑块两侧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便于转运结构。该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固定螺栓、内腔、支撑板、滑轮、第一弹簧、缓冲套筒和拖环,使用时,当需要转移位置时,操作人员先拧松固定螺栓,使其脱离支撑板上的插孔,在缓冲套筒内部第一弹簧的推动下,支撑板将滑轮推出,接着操作人员将绳子穿入拖环向外拖动即可,实现了便于转移的功能,解决的是装置不具备便于转移的功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管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线管外露在地面,容易被路过的行人车辆倾轧造成破损,引发安全风险,通常的做法是将外露的线缆放置在防护槽内进行保护,当前市面上常见的线管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在功能上尚有不足,如在自身重量较大,搬运转移费劲,其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一旦装置内部进水,水汽淤塞容易造成线管表面腐蚀,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在户外摆放期间,容易被不知情的行人车辆践踏,造成内部破损,针对上述问题,本方案均作了对应的改进,在装置底部增加了可收纳的转运结构便于拖动转移,在管槽底部增加了除湿防潮结构清除内部水汽,并在装置顶部增加了踩踏提醒机构提醒行人避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具备便于转移的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部设置有三组线管槽,所述支撑块顶端内部的一侧活动铰接有顶盖,所述支撑块底端的内部设置有三组内部防潮结构,所述顶盖顶端的内部设置有踩踏提醒机构,所述支撑块两侧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便于转运结构。
所述便于转运结构包括内腔,所述内腔设置在支撑块两侧的内部,所述内腔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所述缓冲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和缓冲套筒内部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插孔,所述支撑板底端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支撑块的两侧分别插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底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拖环。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的一侧和支撑板内部的插孔相匹配,所述内腔关于底板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内部防潮结构由内槽、变色硅胶、通管和弧形垫组成,所述内槽设置在支撑块底端的内部,所述内槽的内部设置有多组变色硅胶,所述内槽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垫。
优选的,所述弧形垫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小孔,所述通管和线管槽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变色硅胶呈等间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踩踏提醒机构由陷槽、垫板、第二弹簧、硅胶柱、缓冲槽和压力感应器组成,所述陷槽设置在顶盖的顶端,所述陷槽的上方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端和陷槽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多组第二弹簧,所述垫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硅胶柱,所述陷槽的底端设置有两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呈等间距排列,所述硅胶柱关于垫板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气工程外露线管保护装置不仅实现了便于转移的功能,实现了内部除湿防潮的功能,而且实现了踩踏提醒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日照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日照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90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厂定子冷却水废热利用装置
- 下一篇:汽车板件冲压用自动上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