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晾衣机型材连接结构以及晾衣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84937.5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1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尹伟;袁欣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富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57/12 | 分类号: | D06F5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郑永泉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兴市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型 连接 结构 以及 晾衣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晾衣机型材连接结构以及晾衣机,所述型材连接结构包括晾衣机的上组件型材以及下组件型材、位于所述上组件型材底部的第一连接结构、位于所述下组件型材顶部对应位置的第二连接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的螺钉,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安装形成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至少部分为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壁,所述螺钉安装于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连接通孔的孔槽直径小于所述螺钉的最大螺纹直径。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结构安装形成通孔,再使用螺钉进行连接固定,可有效减少型材的穿孔以及对型材强度及寿命的影响,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晾衣机型材连接结构以及晾衣机。
背景技术
晾衣杆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原始的晾衣杆只有简单的几根固定的支撑杆,结构简单且功能单一,在使用过程存在很多的缺陷,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动晾衣机逐渐出现在大家视野中,电动晾衣机可以通过电机等驱动机构带动晾衣杆实现升降等操作,实现各种晾衣的自动化操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一般情况下,晾衣机包括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晾衣杆,升降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和晾衣杆之间,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机构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晾衣杆上升或下降,便于对衣物进行晾晒。而驱动机构通常安装在上下型材连接形成的外罩壳体内部,在目前现有晾衣机上,上下型材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从一侧将型材推入或叠加至另一部分型材上,再通过螺钉或装饰螺帽实现锁紧,且由于型材长度较长,而且厚度较薄,为了保证型材稳定安装且避免其发生变形,通常需要使用较多的螺钉或者装饰螺帽,这种连接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安装多个螺钉或者装饰螺帽则需要在上下型材上都各自打多个安装孔,而上下型材安装孔位置还需一一对应,对安装孔的位置要求较高,使得加工难度增大;2、型材本身厚度较薄,在其上打设多个安装孔,会影响型材的强度,降低型材的使用寿命;3、当需要对晾衣机内部的零件进行维护或维修时,需要拆卸安装在其上的全部螺钉才能取下型材,操作不方便,同时也加大了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晾衣机型材连接结构以及晾衣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晾衣机中型材连接不方便、安装拆卸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晾衣机型材连接结构,包括晾衣机的上组件型材以及下组件型材,还包括位于所述上组件型材底部的第一连接结构、位于所述下组件型材顶部对应位置的第二连接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的螺钉,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安装形成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至少部分为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壁,所述螺钉安装于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连接通孔的孔槽直径小于所述螺钉的最大螺纹直径。
本实用新型中,在上、下组件型材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以及第二连接结构,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安装实现上、下组件型材的连接,而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安装后还会形成连接通孔,在连接通孔内使用螺钉,则可以将上、下组件型材进行固定,实现型材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通孔是在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组合安装后形成的,而不是直接在型材上开凿的,因此不会影响型材的强度及使用寿命,且该连接通孔只存在型材的两侧,数量仅为四个,因此只需要在连接通孔处安装四个螺丝即可,节省原料,且安装拆卸简单,减轻工作量。此外,连接通孔的孔槽直径小于所述螺钉的最大螺纹直径,是为了在连接通孔内可以锁紧该螺钉,避免连接通孔的孔槽直径过大而造成螺钉松动,在使用时,可以使用螺丝刀等设备进行螺钉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包括锁紧开口以及容纳空间,所述锁紧开口位于所述凹槽底部,所述容纳空间位于所述锁紧开口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嵌入部,所述嵌入部通过所述锁紧开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富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富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849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