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航道水文监测的航道浮标船有效
申请号: | 202121353759.X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52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国;熊荣军;李良雄;陆雨晨;朱紫薇;韩前敢;洪珺;方睿;张晓柠;唐正涛;盛陈飞;胡冬冬;肖翔;何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航道勘察设计院(武汉)有限公司;长江武汉航道局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49/00;H01Q1/22;H01Q1/34;G01N21/59;G01C13/00;G01P5/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冯超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航道 水文 监测 浮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航道水文监测的航道浮标船,包括浮标船的船体,船体的甲板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和天线支架;船体中部以重心对称竖直设有一号监测仪器桶和二号监测仪器桶,一号监测仪器桶和二号监测仪器桶一端固定在船体的甲板上,另一端垂直于船体固定在船体内底面,一号监测仪器桶和二号监测仪器桶上分别设置有一号仪器固定支架和二号仪器固定支架,一号仪器固定支架下端固接有浊度测定装置,二号仪器固定支架另一端与测流测深装置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考虑浮标船的搭载能力、平衡性及密封性,结构设计合理,以保证浮标船水文监测用功能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确保了浮标船的改造和水文监测用不影响对浮标船航运指示功能的发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监测船,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航道水文监测的航道浮标船。
背景技术
航道水文要素监测是指对航道水流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监控、测量、分析以及预警等工作的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系统工程。航道水文要素监测是航道维护建设工作的基础依据。
目前航道水文要素监测采集系统载体平台主要有监测亭、浮标、桥墩、浮动装置、水文观测船、无人船等。监测亭建设投资大,且存在安全隐患;浮动装置监测数据精度较稳定,但同样投资建设成本较大;浮标承载能力有限,限制了监测内容;桥体下部安装设备的监测精度受水位影响;有人水文观测船与无人船监测无法实现长期、连续的水文监测。
综上,现有的水文监测系统浮动载体主要存在以问题:无法兼顾建设成本、工作人员安全、水文监测稳定性、设备承载量以及持续监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航道水文要素监测载体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航道水文监测的航道浮标船,该浮标船利用已有航道浮标船,开发其在水文监测领域的功能,降低航道水文监测建设成本,保障水文监测数据精度和全面性,实现长期、连续的航道水文监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一种用于航道水文监测的航道浮标船,包括浮标船的船体,所述船体的甲板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和天线支架;所述船体中部以重心对称为原则分别竖直设有一号监测仪器桶和二号监测仪器桶,所述一号监测仪器桶和二号监测仪器桶一端固定在船体的甲板上,另一端垂直于整个船体固定在船体内底面,所述一号监测仪器桶和二号监测仪器桶上分别设置有一号仪器固定支架和二号仪器固定支架,所述一号仪器固定支架贯穿一号监测仪器桶且一号仪器固定支架下端固接有浊度测定装置,所述二号仪器固定支架从二号监测仪器桶上端伸入,且二号仪器固定支架另一端至二号监测仪器桶底端与测流测深装置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仪器固定支架和二号仪器固定支架顶端通过螺丝分别固定于一号监测仪器桶和二号监测仪器桶的上端,所述二号仪器固定支架底端与船体底端焊接固定于船底。
再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架设于天线支架一侧,所述天线支架上下固接有定位定向装置和RTU控制箱,所述定位定向装置焊接于所述天线支架上部,所述RTU控制箱固接于天线支架中部。
再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定向装置包括设置在天线支架的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对称设置有定位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基于浮标船的承载力及船体平衡分析,合理布设水文监测仪器设备系统,使浮标船能够长期处于平衡稳定,正常工作状态;
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将水文监测设备通过监测仪器桶及仪器支架固定于浮标船船底,确保了水文监测设备始终处于表层水体,避免了水位变化造成的影响;
3.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成本低,效益高,将已有浮标船进行改造,增加其水文监测用的功能,实现浮标船设施资源的充分利用,无需再建造水文监测承载平台,节约了成本,且浮标船较稳定,有利于保障水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航道水文监测的航道浮标船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航道勘察设计院(武汉)有限公司;长江武汉航道局,未经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航道勘察设计院(武汉)有限公司;长江武汉航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3537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性能良好的防震人防门
- 下一篇:户外手持终端的面底壳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