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坝渗漏点渗漏强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37661.8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4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程庆超;戴杨春;王林林;赵沈军;王松平;徐贤良;陈通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坝 渗漏 强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坝渗漏点渗漏强度检测装置,包括中空透明刻度筒、环形罩、悬挂在刻度筒内部的弹簧、通过移动杆悬垂在弹簧下端的圆形薄片以及导轨杆;刻度筒与环形罩的顶面竖向连接且刻度筒内部与环形罩内部相连通,圆形薄片位于环形罩内;移动杆上设有可在刻度筒的刻度范围内移动的指针;导轨杆相交于移动杆设置且两端与相邻壁面接触并可相对该相邻壁面滑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环形罩扣在疑似渗漏点位置,渗漏部位水流对圆形薄片的吸力带动移动杆使得弹簧伸缩变化,从而可以通过观测指针在刻度尺的变化值计算渗漏强度,既能够快速准确判定渗漏点的位置又能够直观判定渗漏强度的大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库大坝渗漏点渗漏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水库大坝数量大、分布广、坝型多,在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及生态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水库大坝长年运行,水工建筑物的自然老化,有些工程还经历了地震影响,出现了坝体渗漏、结构缺陷等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必要的渗漏检测和加固。渗漏部位和渗漏强度检测是为水下工程加固处理的前提,因此准确和快速的发现渗漏部位和检测渗漏强度在大坝安全加固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不同的原理,水下渗漏检测发展形成了潜水员和水下电视结合检测法、水下机器人检测法、声波法、示踪法、电法、电磁法、流场法和水下磁粉探伤技术等多种方法。目前常采用的水下渗漏检测方法为示踪剂喷墨检测法,通过在疑似渗漏点喷墨,潜水员目观或水下机器人摄像观测是否存在吸墨现象,以此判定是否为渗漏点,此方法在渗漏点吸墨较为明显的位置应用效果较好,但是对于混凝土面出现破损孔洞的情况,喷墨后颜色水流线会因为周围水流的扰动而进入孔洞内,易错误判定为吸墨现象,不能准确判定此位置是否为真正的渗漏点,并且仅凭借目测吸墨流线的速率判定渗漏强度,无法给出确定参考值,不能有效判定渗漏强度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仅能够快速检测大坝渗漏点位置而且又能够即时判断该渗漏点渗漏强度为后续渗漏处理提供准确参考依据的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坝渗漏点渗漏强度检测装置,包括中空透明刻度筒、环形罩、悬挂在刻度筒内部的弹簧、通过移动杆悬垂在弹簧下端的圆形薄片以及导轨杆;刻度筒与环形罩的顶面竖向连接且刻度筒内部与环形罩内部相连通,圆形薄片位于环形罩内;移动杆上设有可在刻度筒的刻度范围内移动的指针;导轨杆相交于移动杆设置且两端与相邻壁面接触并可相对该相邻壁面滑移。
进一步的,刻度筒靠近开口端的内壁上设有导轨槽,相邻壁面为导轨槽的槽面。
进一步的,弹簧的上端设有固定杆,固定杆固定在刻度筒的封闭端面上。
进一步的,环形罩的顶面设有多个格网口。
进一步的,刻度筒的开口端伸入环形罩内且在刻度筒与环形罩的交接处粘接。
进一步的,圆形薄片、移动杆、弹簧、固定杆的轴线与刻度筒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原理为:
式中,P表示为渗漏强度;F表示为渗漏压力;S表示为圆形薄片面积;L表示为指针刻度的变化值;k表示为弹簧的弹性系数;D表示为圆形薄片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376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木工程管道存放装卸车
- 下一篇:一种两进两出单向复位阀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