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26865.1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24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肖娥;翟晓军;包士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B65D83/02 | 分类号: | B65D83/02;B65D81/2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311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床 污染 棉签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消毒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包括袋体,所述的袋体上设有一条第一自密封条,所述的袋体内设有一层沿袋体宽度方向设置的隔断膜,所述的第一自密封条位于隔断膜上,在隔断膜上设有一个与棉签尺寸相配适的棉签取料孔,所述的隔断膜和袋体围合形成棉签容置腔。本实用新型取用棉签时,可避免手指接触袋体内壁,防止污染袋体内部从而造成对棉签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消毒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棉签袋,通常是一个袋体1,加一个自密封条100,出厂时,自密封条上的袋体部分会进行加热封装。临床使用时,就是把加热封装这部分袋体撕掉或者剪掉,然后打开自密封条,将手伸入到袋体里面,拿取棉签。在这个过程中,手指会接触到袋体内壁,可能对袋体1内壁造成污染,继而污染棉签。另外也有医生,不打开自密封条100,而是直接用棉签底端刺破袋体1,将棉签从袋体1刺破处拉出,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避免手指污染袋体1内部,但是棉签的棉签头是有一定的几率接触到袋体的外部的,而袋体的外部暴露在外面,受污染几率较大,因此这种取棉签的方法,同样会对棉签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包括袋体,所述的袋体上设有一条第一自密封条,所述的袋体内设有一层沿袋体宽度方向设置的隔断膜,所述的第一自密封条位于隔断膜上,在隔断膜上设有一个与棉签尺寸相配适的棉签取料孔,所述的隔断膜和袋体围合形成棉签容置腔。
在上述的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中,所述的棉签取料孔内设有若干块间隔均匀设置的取料孔挡块。
在上述的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中,所述的取料孔挡块有3块且形状、大小相同,取料孔挡块与隔断膜一体成型。
在上述的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中,所述的隔断膜外边缘与袋体内壁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中,所述的袋体内还设有一层消毒液灌装膜,所述的隔断膜和消毒液灌装膜之间用夹层膜隔离,所述的夹层膜、消毒液灌装膜和袋体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消毒液容置腔,夹层膜、隔断膜和袋体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棉签容置腔,夹层膜底部连通棉签容置腔。
在上述的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中,所述的夹层膜底部连接有具有通孔的渗透膜,所述的渗透膜、夹层膜、消毒液灌装膜和袋体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消毒液容置腔,所述的渗透膜、夹层膜、隔断膜和袋体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棉签容置腔,所述的渗透膜和袋体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1cm。
在上述的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中,所述的消毒液灌装膜位于隔断膜的下方。
在上述的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中,所述的消毒液灌装膜上设有一条第二自密封条,所述的第二自密封条位于第一自密封条下方。
在上述的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中,所述的袋体上且位于隔断膜上方设有一个密封区,所述的夹层膜顶部延伸至密封区。
在上述的临床用防污染棉签袋中,所述的隔断膜上且与棉签取料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子母扣。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取用棉签时,可避免手指接触袋体内壁,防止污染袋体内部从而造成对棉签的污染。
2、可直接在袋体内对棉签进行消毒液浸泡,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26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