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药学微生物生化鉴定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1224826.8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2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魏明斌;李伟威;黄文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明斌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26;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学 微生物 生化 鉴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药学微生物生化鉴定管,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之间通过第一螺接头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进料口,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一侧分别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中插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外部设有外管,所述外管的一端螺接在出料管上;本实用新型改变现有的单一的微生物鉴定管结构,功能得到延展,设置两组管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可同时进行两组生化鉴定,还设有两组取样管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便于对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内的微生物鉴定后进行留样,组合连接使用操作方便,连接的密封性好,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可对鉴定的微生物进行留样,适合广泛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鉴定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药学微生物生化鉴定管。
背景技术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上千倍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体;微生物种类繁多,按其大小、结构、组成等可分为3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药学领域对微生物进行鉴定时需要使用鉴定管,而现有的鉴定管结构单一,大多为圆柱体管体,使用有局限性。
为此,我们推出一种药学微生物生化鉴定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学微生物生化鉴定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药学微生物生化鉴定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之间通过第一螺接头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进料口,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一侧分别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中插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外部设有外管,所述外管的一端螺接在出料管上,两组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所述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之间通过第二螺接头连接,两组所述外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螺接头、第二螺接头分别包括两组圆形连接耳,且连接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便于连接和拆卸,便于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管与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的连接处设有轴承,便于转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出液管的长度大于外管的长度,起到打开和关闭出料管的作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的体积小于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体积,便于取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均为透明管,且上端设有刻度线,便于直观的看到取样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现有的单一的微生物鉴定管结构,功能得到延展,设置两组管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可同时进行两组生化鉴定,还设有两组取样管第一取样管、第二取样管,便于对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内的微生物鉴定后进行留样,组合连接使用操作方便,连接的密封性好,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可对鉴定的微生物进行留样,适合广泛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取样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体;2、第一螺接头;3、第二管体;4、出料管;5、外管;6、出液管;7、第一取样管;8、第二取样管;9、第二螺接头;12、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明斌,未经魏明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224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大型厨房区的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