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前方入路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77480.0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0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强;马信龙;王征;张一鸣;甄超;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方 入路椎间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前方入路椎间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侧前方入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前高后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角度为15°‑30°;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壁上设有至少四个交叉锁定固定孔,每个固定孔内设有一个用于固定至椎体的紧固件,紧固件上下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椎间隙支撑的强度好,稳定性好,能够较好的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促进脊柱恢复,降低并发症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侧前方入路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在成人脊柱矫形手术中,矢状面上力线能否恢复是影响术后获得理想手术结果的关键因素。用于矫正局限性后凸畸形的传统方法包括基于后凸的截骨术,包括Smith-Petersen截骨术(SPO)、椎弓根减法截骨术(PSO)和椎柱切除术(VCR)等三柱截骨术。虽然已证实对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有效,但这些技术与显著的发病率相关,包括延长手术时间、神经并发症和大量失血。这些手术相对较高的并发症率(SPO高达28%,VCR高达61%)已被证明与截骨的范围有关。通过侧方后腹膜入路的微创侧方椎间融合术(LIF)最近作为一种治疗多种脊柱疾病的手段被引入,能够有效的降低包括围手术期发病率和恢复时间过长导致的脊柱畸形。前柱松解结合前柱复位是一种替代三柱截骨术的椎弓根减法截骨(PSO)来恢复矢状面平衡的技术。
目前,腰椎椎间融合器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术式,1、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经后路椎管完成椎间融合,以获得腰椎前中柱的稳定。2、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从单侧椎间孔入路进入腰椎间隙,完成椎间盘切除、植骨、椎间融合器植入等一系列过程。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对椎间隙支撑的强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椎间隙支撑强度好的侧前方入路椎间融合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侧前方入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前高后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角度为15°-30°;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壁上设有至少四个交叉锁定固定孔,每个固定孔内设有一个用于固定至椎体的紧固件,紧固件上下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角度为22°-30°。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和紧固件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两个紧固件倾斜向上,另外两个紧固件倾斜向下;
矢状面内倾斜向上的紧固件和倾斜向下的紧固件之间的角度为70°~100°,和/或,水平面内两倾斜向上的紧固件之间的角度以及两倾斜向下的紧固件之间的角度均为5°~30°。
进一步的,两倾斜向上的紧固件位于同一平面内,和/或,两倾斜向下的紧固件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紧固件依次上下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固定孔内均设有内螺纹,固定孔内的紧固件的头部均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凸齿,所述凸齿朝向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侧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为前宽后窄的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上嵌设有显影丝,和/或,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面或侧面设有器械夹持孔。
进一步的,所述融合器主体的材质为PEEK;
或者,所述融合器主体的材质为PEEK,且表面设有钛涂层;
或者,所述融合器主体的材质为PEEK,且表面嵌设有多孔钛。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774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进风网络机柜用顶部通风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油机缸用钻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