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解耦结构、液压悬置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09013.4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4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祁静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液压 悬置 系统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耦结构、液压悬置系统及车辆,包括上流道板、下流道板和解耦膜,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形成解耦通道,解耦膜设置在解耦通道内;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中分别设有用于在上下方向上限制解耦膜边缘位置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中还分别设有用于在上下方向上限制解耦膜中部位置移动的第二限位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解耦结构、液压悬置系统及车辆,让解耦膜在解耦通道内部沿上下方向形成位置约束,使解耦膜受液体冲击时的相对位置较为固定,维持其原有形态,避免直接敲击到上流道板或下流道板上,进而有效避免敲击产生异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耦结构、液压悬置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驾乘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提高车辆的驾乘舒适性起到关键作用。汽车设计向轻型化、经济化发展,采用小型、大功率发动机和轻量化的汽车材料使得发动机振动激励增大,车体刚度减小,从而导致车内振动和噪声特性恶化。传统的橡胶悬置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汽车减振降噪的性能要求,发动机液压悬置技术应运而生。现有的解耦膜片式液压悬置在车辆过减速带,或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上时,解耦膜片在上下流道板之间来回敲击,产生异响,影响车辆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解耦结构、液压悬置系统及车辆,旨在避免在颠簸路段行驶时解耦膜片敲击上下流道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解耦结构,包括上流道板、下流道板和解耦膜,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形成解耦通道,所述解耦膜设置在所述解耦通道内;
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中分别设有用于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解耦膜边缘位置移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中还分别设有用于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解耦膜中部位置移动的第二限位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耦膜具有第一区域和环设于所述第一区域外周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第二区域的位置移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多个限位柱,多个所述限位柱分别设于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多个第一限位条,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条分别设于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条沿所述解耦通道的周向呈环状间隔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耦膜还具有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的厚度从所述第二区域向所述第一区域逐渐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耦结构还包括用于在上下方向上限制所述过渡区域位置移动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分别设于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形成的惯性通道为U形通道,所述惯性通道沿所述解耦通道的周向分布,所述惯性通道于所述上流道板上的开口,以及所述惯性通道于所述下流道板上的开口分别位于所述惯性通道的两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让解耦膜在解耦通道内部沿上下方向形成位置约束,使解耦膜受液体冲击时的相对位置较为固定,维持其原有形态,避免直接敲击到上流道板或下流道板上,进而有效避免敲击产生异响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液压悬置系统,包括上述的解耦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09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芯水路转换分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定量出液机构及定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