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共振的头戴耳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26347.5 | 申请日: | 202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4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豪;朱学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得胜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2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晁永升 | 
| 地址: | 516121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振 耳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共振的头戴耳机。本实用新型的防共振的头戴耳机包括垫盘、扬声器、隔音腔以及后壳;所述隔音腔设置在所述后壳与所述垫盘的腔体内,使耳机声学保持左右平衡。并且,在所述隔音腔的前后侧上分别增加内压缩棉以及外压缩棉,内压缩棉与扬声器的U杯接触后压缩产生压力,外压缩棉与电池或PCBA板接触后压缩产生压缩力,内压缩棉与外压缩棉共同将隔音腔上下夹住,同时内压缩棉与外压缩棉所产生的压缩力可加强隔音腔的强度,控制隔音腔的共振,解决隔音腔结构限制带来的声学不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共振的头戴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作为随听播放器,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进行音频的播放聆听,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耳机的普及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耳机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特别是无线耳机的普及,耳机的腔体内需要安装不同的PCBA板与电池,还需要在耳机后壳边缘开孔来安装不同的功能按键。因为PCBA板和电池在形状与体积上是无法做到完全一致,耳机左右功能按键孔也很难做到左右对称与大小一致,这样会导致左右耳后腔容积与后腔的通气量难以做到左右一致,从而造成耳机声学左右不平衡。
为了改善这种左右不平衡问题,如专利CN210469685U公开的头戴式耳机,会在左右耳的后腔内各增加一个大小一致的隔音腔,将扬声器包围,形成一个新的隔音腔腔体,因隔音腔的腔体容积左右一致,这样就不会受后腔内的电池和PCBA板大小不一致的体积影响,解决了原左右腔体容积不一致的问题。但隔音腔的材料厚度、强度和尺寸经常受到结构的限制,在耳机工作时容易产生共振,这样会造成新的声学不良,也增加了声学调试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头戴耳机在设置隔音腔后存在共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共振的头戴耳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共振的头戴耳机,包括垫盘、扬声器、隔音腔以及后壳;
所述后壳设置在所述垫盘的后端,并与所述垫盘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隔音腔设置在所述垫盘的后端,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隔音腔与所述垫盘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扬声器与所述隔音腔之间设置有内压缩棉;所述隔音腔与所述后壳之间设置有外压缩棉。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垫盘上设置有扬声器定位孔和隔音腔定位槽。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定位孔与所述隔音腔定位槽之间设置有第一调音孔。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调音孔的大小,可有效调整耳机的频率响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调音孔上设置有第一调音块。第一调节块具体可为调音网,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调音块的透气密度,可对所述第一调音孔的大小实现间接调节,从而有效调整耳机的频率响应。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音腔的后端上设置有压缩棉定位孔,所述压缩棉定位孔包括内压缩棉定位孔以及外压缩棉定位孔;所述内压缩棉定位孔设置在所述隔音腔的后端内壁上,所述外压缩棉定位孔设置在所述隔音腔的后端上;
所述内压缩棉定位孔与所述外压缩棉定位孔对应,且中间设置有连接用的加强筋;所述内压缩棉定位设置在所述内压缩棉定位孔内,并与所述扬声器产生压缩作用,通过调整所述内压缩棉的厚度可调整所述内压缩棉的压缩力,通过调整所述内压缩棉的密度可调整耳机的频率响应;所述外压缩棉定位设置在所述外压缩棉定位孔内,与所述后壳产生压缩作用,通过调整所述外压缩棉的厚度可调整所述外压缩棉的压缩力,通过调整所述外压缩棉的密度可调整耳机的频率响应。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压缩棉定位孔的外周设置有第一通气孔以及电线孔,电线可穿过电线孔连接所述扬声器与外部电源。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音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通过调整第二通气孔的大小,可有效调整耳机的频率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得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得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26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