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93429.3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3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公平;倪宏涛;姚鹏程;黄运;陈钰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E01F7/04;E02D37/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防护 被动 隔离 结构 | ||
1.一种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包括支撑防护隔离骨架系统(1)、固结安装系统(2)和环境生态改善系统(3),所述的固结安装系统(2)插接在需要布置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地区的相应地基内,所述的支撑防护隔离骨架系统(1)通过所述的固结安装系统(2)固定的支撑在所述的地基上;根部植入下部土壤中的环境生态改善系统(3)位于地面以上的分部攀附在所述的支撑防护隔离骨架系统(1)上,或者独支在支撑防护隔离骨架系统(1)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防护隔离骨架系统(1)包括支撑立柱组件(4)、防护隔离骨架组件(5)和防护隔离组件(6),所述的支撑防护隔离骨架系统(1)通过所述的支撑立柱组件(4)与固结安装系统(2)连接,所述的防护隔离骨架组件(5)通过所述的支撑立柱组件(4)支撑,所述的防护隔离组件(6)布置在所述的防护隔离骨架组件(5)上;所述的环境生态改善系统(3)位于地面上的部分独支在防护隔离组件(6)的内侧,或攀附在所述的防护隔离组件(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立柱组件(4)包括多根直径不小于100㎜的钢管(7),各根所述的钢管(7)沿需要布置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地区相应地基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的顺序布置,所述的防护隔离骨架组件(5)顺序的布置在各根钢管(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钢管(7)内还布置有环境生态改善系统(3)的藤木植物(8),所述藤木植物(8)的根部植入下部土壤中,所述藤木植物(8)的中上部从顶部穿出所述的钢管(7)。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隔离骨架组件(5)为顺序的布置在相邻两根钢管(7)之间的多组骨架钢筋网(9),所述的防护隔离组件(6)布置在相应位置处的骨架钢筋网(9)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隔离组件(6)为顺序的布置在相应位置处的骨架钢筋网(9)上的细孔钢筋网(10),所述的环境生态改善系统(3)位于地面上的部分独支在细孔钢筋网(10)的内侧,或攀附在所述的细孔钢筋网(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结安装系统(2)包括固定支撑筒环(11)和插接锚杆(12),埋入地基表面以下L深的所述固定支撑筒环(11)通过插入地基内的插接锚杆(12)固定在相应位置处的地基内,支撑防护隔离骨架系统(1)的各根钢管(7)的下端伸入地基表面以下的相应深度后插接在相应位置处的固定支撑筒环(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境生态改善系统(3)还包括灌木(13),所述的灌木(13)沿细孔钢筋网(10)长度方向顺序的布置在相应细孔钢筋网(10)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防护被动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细孔钢筋网(10)内侧的地基上也布置在藤木植物(8),所述的藤木植物(8)与所述的灌木(13)交叉布置,所述藤木植物(8)的地面以上部分攀附在相应的灌木(13)上或攀附在相应的细孔钢筋网(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34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可弯曲的软膜天花
- 下一篇:一种智能存取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