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桩变截面连接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86531.0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2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杰;李建平;朱庆凯;王伟涛;刘光磊;武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截面 连接 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桩变截面连接构件,属于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上部管桩、上部管桩端承板、下部管桩端承板、下部管桩、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号连接件、二号连接件、连接板、螺栓孔、边肋板、中间肋板;一号连接件和二号连接件与连接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一号连接件与二号连接件上均设置有螺栓孔,边肋板和中间肋板均通过焊接与连接板和一号连接件连接;上部管桩与下部管桩通过连接构件连接,管桩靠近端承板的位置处预埋有螺母,与螺母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板孔洞,通过螺栓将连接板和螺母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将不同规格的管桩进行连接,解决了变截面连接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预制桩变截面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混凝土管桩在建筑工程里应用广泛,管桩作为桩基础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其稳定性的强度关乎一栋建筑物是否牢固和安全。随着高层建筑和地下车库的逐渐兴起,管桩不但承受建筑物给与的竖向附加载荷,还需要承受竖向拉拔载荷,这对于管桩承受载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预应力管桩的主要是作为摩擦桩使用,而通过理论分析可知,靠近地面的部分桩身承受的轴力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大,管桩桩身承受的轴力逐渐降低,因此传统的等直径管桩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匹配后,下部的桩身承载力将会产生浪费。因此,目前采用不同直径的管桩相互连接,避免材料浪费,而不同直径管桩不能继续采用传统的焊接连接,必须采用一种新的连接方式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桩变截面连接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桩变截面连接构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将不同规格的管桩进行连接,解决了变截面连接的技术难题,另外,机械连接相对于传统焊接更加可靠,避免了施工质量受人员施工能力的影响,并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桩变截面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管桩、上部管桩端承板、下部管桩端承板、下部管桩、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一号连接件、二号连接件、连接板、螺栓孔、边肋板、中间肋板;所述一号连接件与连接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二号连接件与连接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一号连接件与二号连接件上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边肋板和中间肋板均通过焊接与连接板和一号连接件连接;所述上部管桩与下部管桩通过连接构件连接,所述上部管桩的两端安装有上部管桩端承板,下部管桩的两端安装有下部管桩端承板,管桩靠近端承板的位置处预埋有螺母,与螺母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板孔洞,通过螺栓将连接板和螺母连接。
优选地,所述端板上预留有豁口,豁口的个数为4~8个,豁口的个数等于连接结构件的个数。
优选地,所述一号连接件与二号连接件的规格相同,厚度为15mm~25mm,一号连接件与二号连接件上均预留有一个螺纹孔,螺纹孔的规格与螺母的规格匹配。
优选地,所述边肋板为两个,两个边肋板沿着连接板的中轴线对称安装,中间肋板沿着连接板的中轴线安装,边肋板的厚度为5mm~10mm,中间肋板的厚度为8mm~15mm。
优选地,所述上部管桩端承板、下部管桩端承板、连接构件均采用喷涂防腐材料、镀锌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其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将不同规格的管桩进行连接,解决了变截面连接的技术难题,另外,机械连接相对于传统焊接更加可靠,避免了施工质量受人员施工能力的影响,并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桩变截面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桩变截面连接构件的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86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自动化管道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主动排渣的机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