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电泳滑撬后部支撑车体可移动的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59613.6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1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贾希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00 | 分类号: | C25D13/00;C25D13/12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刘云朋 |
地址: | 13300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泳 后部 支撑 车体 移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电泳滑撬后部支撑车体可移动的支撑机构,包括:电泳滑撬、在电泳滑撬尾端设置有撬体支撑机构,撬体支撑机构安装在撬体两侧的撬体立板上,撬体支撑机构用于支撑位于电泳滑撬尾端的车体,撬体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一组滑撬夹板、安装在一组滑撬夹板之间的支撑板、安装在滑撬夹板顶部的滑撬固定座、安装在滑撬固定座与滑撬夹板之间的加强筋,所述滑撬夹板上位于穿过孔的位置固连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的螺纹孔与穿过孔同轴心,一组所述滑撬夹板通过两个夹紧螺栓夹紧在撬体立板的两侧,所述滑撬固定座呈U形槽状;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撬体支撑机构配合客车电泳滑撬,实现客车电泳滑撬一撬满足多车型通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电泳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泳滑撬后部支撑车体可移动的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客车电泳在整个涂装防腐过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前处理电泳线投资大,在前处理电泳线建设完之后,撬体必须尽可能多的满足公司生产所有车型,这就对电泳滑撬的设计必须满足所有车型通用,现在客车厂一般使用的电泳滑撬不能确保一撬多用,需要在车身骨架底部焊接辅助横梁工装,或者在电泳滑撬上焊接许多支点,造成电泳滑撬比较复杂,落车的时候不能快速选中需要的支撑点,存在时间上的浪费,而且车身固定后不在滑撬中间,导电不均匀,成膜不均匀。先亟需一种能够满足最大程度上能解决一撬多车型通用的撬体后部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电泳滑撬后部支撑车体可移动的支撑机构,用于辅助电泳滑撬对所有车型进行支撑上,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电泳滑撬后部支撑车体可移动的支撑机构,包括:电泳滑撬、在电泳滑撬尾端设置有撬体支撑机构,所述撬体支撑机构安装在撬体两侧的撬体立板上,所述撬体支撑机构用于支撑位于电泳滑撬尾端的车体,所述撬体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一组滑撬夹板、安装在一组滑撬夹板之间的支撑板、安装在滑撬夹板顶部的滑撬固定座、安装在滑撬固定座与滑撬夹板之间的加强筋,其中一组所述滑撬夹板由两个滑撬夹板组成,两个滑撬夹板上的相对位置均开设有用于穿过夹紧螺栓的穿过孔,所述滑撬夹板上位于穿过孔的位置固连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的螺纹孔与穿过孔同轴心,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固连在两个滑撬夹板的内侧并位于滑撬固定座的正下方,所述穿过孔位于支撑板的下方,一组所述滑撬夹板通过两个夹紧螺栓夹紧在撬体立板的两侧,所述滑撬固定座呈U形槽状,所述滑撬固定座的两侧夹持端上均设置有一组穿过孔,所述滑撬固定座上用于安装车身底部横梁并通过夹紧螺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多个所述撬体支撑机构均布安装在对应的撬体立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两个所述滑撬夹板的宽度大于滑撬立板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所述螺母座为I型六角螺母,两个所述I型六角螺母焊接在对应的滑撬夹板上,两个所述I型六角螺母对称焊接在两个滑撬夹板的外侧,两个所述夹紧螺栓分别穿过对应的I型六角螺母和穿过孔将两个滑撬夹板夹紧在滑撬立板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所述滑撬固定座的夹持端对应穿过孔的位置均设置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与穿过孔同轴心,所述螺母座为I型六角螺母,两个所述I型六角螺母焊接在对应的夹持端上,两组所述I型六角螺母对称焊接在滑撬固定座的外侧,两个所述夹紧螺栓分别穿过对应的I型六角螺母和穿过孔将车身底部横梁夹紧在滑撬固定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撬体支撑机构配合客车电泳滑撬,实现客车电泳滑撬一撬满足多车型通用,通过在滑撬后部设计可以移动的撬体支撑机构,可以根据不同长度车型后部横梁的位置调整撬体支撑机构在滑撬立板上的位置,根据槽体长度,设计车身长度,结合撬体长度和底架横梁的位置,设计可移动撬体支撑机构,确保公司所生产的所有车型都可以进入电泳槽进行电泳。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596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