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火电机组余压再利用的长输集中供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19266.4 | 申请日: | 202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9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利;马汀山;余小兵;呼浩;郑天帅;王东晔;王春燕;王妍;刘学亮;林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火电 机组 再利用 集中供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火电机组余压再利用的长输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力发电厂、首站、隔压站及市区换热站,其中,热力发电厂与首站的放热侧相连通,首站的吸热侧与隔压站的放热侧相连通,市区换热站与隔压站的吸热侧相连通,该系统能够实现长输集中供热,且具有经济性及安全性较高的特点,运行成本低,投资回收年限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型火力发电厂长距离集中供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火电机组余压再利用的长输集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各个领域逐渐开始注重节约能源,很多工业发展中使用集中供热的模式,尤其是电力企业。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为迅速,集中供热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蒸汽或者热水的方式,采用热力管网将热能输送至热用户。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居民采暖供热面积不断增加,热能输送距离不断加大,对长输集中供热的供热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居民采暖领域基本以长输热水为主,主要方式是将热网首站建在电厂内,通过电厂内的供热管道将蒸汽输送至热网首站,热网循环水在首站内经热网循环水泵升压通过热网加热器换热升温后,经厂外热水管网外供至用户侧换热站。然而,我国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大多是纯凝机组通过技改完成的,纯凝机组中低压连通管分缸压力高,改造后中低压连通管抽汽供热存在“高品低用”的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增设背压式发电机组或热网首站采用汽动循环水泵进行余压梯级利用,这一过程在对外供热量一定时会增加少量锅炉标煤消耗量,但有助于降低厂用电率和高品能量的回收利用。
当前,若长输集中供热面临热网侧高差大时,将直接引起电厂侧热网循环水泵耗功大或选型困难,需在厂外新建中继泵站,以满足管网水力平衡和运行安全,该种方式增加了管网投资,且多级泵连锁控制复杂,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选择合理方式克服管网沿程高差,减少管网投资,并兼顾火电厂机组以及长输管网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是长输集中供热项目尚需解决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火电机组余压再利用的长输集中供热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长输集中供热,且具有经济性及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取消中继泵站建设,降低投资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火电机组余压再利用的长输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力发电厂、首站、隔压站及市区换热站,其中,热力发电厂与首站的放热侧相连通,首站的吸热侧与隔压站的放热侧相连通,市区换热站与隔压站的吸热侧相连通。
首站包括疏水泵、第一循环泵及汽水换热器,其中,热力发电厂的蒸汽出口经供汽管网与汽水换热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汽水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经疏水泵与热力发电厂的入口相连通,汽水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经第二循环泵与隔压站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隔压站的放热侧出口经第一循环水泵与汽水换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
热力发电厂中中压缸的排汽口经供汽管网与首站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
所述隔压站包括水水换热器,第二循环水泵,其中,水水换热器的放热侧与首站的吸热侧相连通,水水换热器的吸热侧与市区换热站相连通。
水水换热器的放热侧入口经第二循环泵与首站的吸热侧出口相连通
水水换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经加压泵与市区换热站相连通。
热力发电厂经蒸汽管网与首站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火电机组余压再利用的长输集中供热系统在具体操作时,利用热力发电厂中蒸汽的余压,以替换传统的中继泵站,将热力发电厂中的蒸汽直接送入首站中进行放热,然后再将热量在隔压站中换热给市区换热站,以有效再利用机组蒸汽余压,克服供热管网系统高差,确保循环水泵的合理选型及取消中继泵站配套建设,减少循泵和中继泵站耗电,提高长输集中供热管网的运行经济性及安全性,同时实现长输集中供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19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布机生产线收卷工位压辊消泡机构
- 下一篇:一种自动变轮距轮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