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喷涂防错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75854.2 | 申请日: | 2021-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65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何彬;彭小刚;颜先洪;冯胜;韩显龙;王娟娟;谭文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13/00 | 分类号: | B05B1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喷涂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喷涂防错系统,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通过在原有喷涂系统的基础上增设RFID技术与条码识别技术双重防错以及人工干预的方式,解决了传统喷涂方式易导致的车身本应喷涂的颜色与实际喷涂的车身颜色不一致,需要人工去返修并重新喷涂的问题。从而有效的防止错误喷涂,减少了返修车身的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喷涂防错系统。
背景技术
涂装通常是指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的覆盖保护层或装饰层,是现代的产品制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产品外观质量不仅反映了产品防护、装饰性能 ,而且也是构成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且涂装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涂装前对被涂物表面的处理、涂布工艺和干燥三个基本工序以及设计合理的涂层系统,需要选择适宜的涂料,确定良好的作业环境条件,然后进行质量、工艺管理和技术经济等重要环节的操作。
而汽车作为当前社会便利的交通工具,在讲究效率和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益处。在逐渐走入到千家万户之中时,人们越来越在意其外观及色泽,从而间接的促进了喷涂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而传统的车身喷涂方式通常是人工在喷涂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上设置喷涂颜色,然后喷涂系统再根据设定的颜色进行对应的色漆喷涂,效率低下且增加生产制造成本。即使是现有的模式也是在机运系统的滑橇上安装RFID标签,并将车身信息提前通过RFID写入到RFID标签中,在经过喷涂系统时,再根据RFID读取的车身信息判断需要喷涂的颜色,实现自动识别并喷涂。但在喷涂前,车身还需经过质量检查工位及抽检工位,而有问题的车身会先离线进行返修,返修完成后再上线,同时所有的车身均在底涂前进行转撬,从而都会导致滑橇上装载的车身与滑橇上安装的RFID标签中的车身信息不一致,导致车身经过喷涂系统时,车身原本应该喷涂的颜色与实际喷涂的车身颜色不一致,使得需要人工去返修并重新喷涂,浪费大量时间,增加生产运营成本。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车身喷涂防错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喷涂防错系统,用于解决车身本应喷涂的颜色与实际喷涂的车身颜色不一致,需要人工去返修并重新喷涂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人力资源投入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喷涂防错系统,包括用于运载车身的滑撬、RFID标签、第一RFID读写器、条码标签、第一条码读写器、第一到位开关以及逻辑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到位开关、所述第一条码读写器与所述第一RFID读写器均安装在喷涂工位上,并分别与所述逻辑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条码标签贴在车身上,用于区分不同车型的车身,所述条码标签的条码ID与车身 是唯一对应关系;所述RFID标签设置在所述滑撬上,用于存储车身信息,所述车身信息与滑撬上的车身是唯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到位开关用于在运载有车身的滑撬通过时被触发发出到位信号;所述逻辑控制器用于在收到所述到位信号后,同时控制所述第一RFID读写器与所述第一条码读写器分别读取RFID标签中的车身信息与条码标签中的ID信息,并对车身信息与ID信息进行对比,发送对比结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人机交互装置与喷涂系统,其中,所述喷涂系统用于在发现所述车身信息与所述ID信息一致时,对车身颜色进行喷涂;所述人机交互装置用于在发现所述车身信息与所述ID信息不一致时,通过人机交互装置人工录入喷涂信息,指导所述喷涂系统喷涂。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到位开关、第二RFID读写器与第二条码读写器,其中,所述第二到位开关、所述第二RFID读写器以及所述第二条码读写器均安装在车身转载位置上,并与所述逻辑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到位开关在车身第一次转载到滑橇上时被触发而发出到位信号;所述逻辑控制器还用于在收到所述到位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二RFID读写器将车身信息写入到所述滑橇上的RFID标签中,同时控制第二条码读写器读取车身上条码的ID信息,并将ID信息存入到生产制造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75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换挡装置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助力调节机构以及爬楼轮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