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水质COD分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51546.6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39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净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6 | 分类号: | G01N31/16;G01N1/44 |
代理公司: | 苏州所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3 | 代理人: | 孙兵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水质 cod 分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水质COD分析装置,包括机架、样品栏、样品加热模块及带动其平移的第一移动驱动机构、冷凝回流单元及带动其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机构、XYZ轴机械手、多个独立供液单元和滴定检测单元。XYZ轴机械手先将样品杯从样品栏转移至样品加热模块,第一移动驱动机构和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实现冷凝回流单元与样品杯的无缝对接,完成加热消解后,XYZ轴机械手将样品杯转移至滴定检测单元进行滴定分析;实现检测全流程的自动化,可实现大量样品的无人值守测试,并避免了人工的误差,保证了测试数据的稳定性和精准度,提升了实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COD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自动水质COD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监测水体污染程度时,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828-2017)是当前公认的检测标准方法。
在申请公布号为CN110531096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水质COD机械人分析仪,其是采用瓶塞盖住试管口以防止消解过程中的挥发,需要多次进行瓶塞的开闭动作,且加热时容易使瓶塞自动崩开,其机械运动繁琐,占用体积大,实验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水质COD分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水质COD分析装置,包括:
机架,在所述机架内设置有样品取放工位、中转工位和加热消解工位;
样品栏,其设置在样品取放工位,其用于放置样品杯;
样品加热模块,其用于对样品杯进行加热;
第一移动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所述样品加热模块在中转工位和加热消解工位之间移动;
冷凝回流单元,其设置在加热消解工位上方,在加热消解时,冷凝回流单元的冷凝管压靠在样品加热模块上样品杯的口部;
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所述冷凝回流单元作升降移动;
XYZ轴机械手,其用于抓取样品杯,以使样品杯在样品栏和样品加热模块之间换位;
多个独立供液单元,其用于分别控制不同试剂的供给;
第一加液头,其设置在所述XYZ轴机械手的抓手上,所述第一加液头上设有多个与不同试剂独立供液单元连通的出液口;
第二加液头,其设置在冷凝回流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二加液头上设有多个与不同试剂独立供液单元连通的出液口;
第二移动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加液头移动,以使第二加液头依次移动到所述冷凝回流单元的各冷凝管正上方;
滴定检测单元,其用于对样品杯内加热消解后的样品进行滴定检测。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XYZ轴机械手先将样品杯从样品栏转移至样品加热模块,第一移动驱动机构和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实现冷凝回流单元与样品杯的无缝对接,完成加热消解后,XYZ轴机械手将样品杯转移至滴定检测单元进行滴定分析;实现检测全流程的自动化,可实现大量样品的无人值守测试,并避免了人工的误差,保证了测试数据的稳定性和精准度,提升了实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样品栏包括栏框主体、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上设有多个与样品杯外径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上相匹配对应的通孔沿竖直方向轴线同轴;在所述栏框主体的前侧和后侧设有通风孔,在所述栏框主体的后侧安装有散热风扇。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提高样品杯在样品栏上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散热风扇提高了消解完成后的快速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净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净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515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