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陶瓷盘的吸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25632.X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9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郑秋荣;李世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皓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103 | 代理人: | 黄河长 |
地址: | 51564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陶瓷 吸附 机构 | ||
一种用于陶瓷盘的吸附机构,包括一块硅胶块和一根真空吸气管,所述硅胶块的厚度为1.5~2.5厘米,所述硅胶块底面的形状与所述陶瓷盘上表面的形状对应相同,硅胶块的顶面还固定连接有一片金属支架板;所述硅胶块的底面开设有多道凹槽,且凹槽交织布置成网状而使所有凹槽的槽腔连通起来,所述真空吸气管穿过金属支架板和硅胶块并连通到凹槽的槽腔。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管产生的负压能够传递到所有的凹槽部位,因而吸力作用范围广,意味着吸力大,且吸力对陶瓷盘产生的力矩大,能稳当地吸住陶瓷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陶瓷盘的吸附机构。
背景技术
在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坯体成型、烘干、上釉、擦底、入窑烧制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有对应的生产设备。每相邻两道工序之间,需要将陶瓷制品坯体从一台设备转移到临近的另一台设备。传统转移陶瓷制品坯体的方式是依靠人工,但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上扬,为此人们不断开发研制能够自动转移陶瓷制品坯体的机械手。机械手为了能够抓住陶瓷制品坯体,需要依靠真空吸附机构。
现有的真空吸附机构都是采用圆形橡胶吸盘,圆形橡胶吸盘呈球冠形状,圆形橡胶吸盘的壁厚通常为1~2毫米左右,圆形橡胶吸盘的直径大都小于5厘米。工作时,圆形橡胶吸盘的边沿扣住陶瓷盘,圆形橡胶吸盘所笼罩的区域范围内变成负压而吸整个起陶瓷制品。但是,由于这类吸盘的吸附部位只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吸附力小,因而只能吸住陶瓷碗、陶慈碟,而对于陶瓷盘而言,由于其面积大、重量大,仅仅依靠局部有限的吸力难以稳固地吸住陶瓷盘。换个角度说,由于在转移陶瓷盘的过程中,陶瓷盘的移动移动速度和姿势、方向不断急速改变,因此整个陶瓷盘不可避免地产生相对于吸盘移动或晃动的趋势,这些趋势需要依靠吸盘的吸力阻止,但而由于橡胶吸盘面积小,从力矩的角度考虑,吸盘产生的阻止力矩小,使得陶瓷盘在变速、变向过程中显得不稳当,容易失稳而下掉。因而,现有的陶瓷盘生产线,对于面积较大、重量较大的陶瓷盘,仍然只能采用人工转移的方式,而难以采用机械手的进行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用于陶瓷盘的吸附机构,它能稳当地吸住陶瓷盘。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陶瓷盘的吸附机构,包括一块硅胶块和一根真空吸气管,其主要特点在于,所述硅胶块的厚度为1.5~2.5厘米,所述硅胶块底面的形状与所述陶瓷盘上表面的形状对应相同,硅胶块的顶面还固定连接有一片金属支架板;所述硅胶块的底面开设有多道凹槽,且凹槽交织布置成网状而使所有凹槽的槽腔连通起来,所述真空吸气管穿过金属支架板和硅胶块并连通到凹槽的槽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由于硅胶块底面的凹槽交织布置成网状,因而所有凹槽部位的槽腔连通起来,即真空吸气管产生的负压能够传递到所有的凹槽部位,因而吸力作用范围广,意味着吸力大,且吸力对陶瓷盘产生的力矩大,因而能够确保陶瓷盘在转移过程中(特别是变速、变向过程中)仍然被硅胶块稳当地吸住,确保陶瓷盘不会掉落。进而,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能够利用机械手抓取并转移陶瓷盘。
附图说明
图1是陶瓷盘的上表面的含义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皓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皓明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256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钢丝成型设备的成型机构
- 下一篇:钢丝智能成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