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19992.9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3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袁君辉;杨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怡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徐晓 |
地址: | 317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能 吸纳 止回阀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属于止回阀技术领域。它解决了阀体容易碰撞破裂的问题。本动能吸纳止回阀,包括带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的阀体,阀体由主体、与主体螺纹固定连接的阀帽以及设置在主体和阀帽之间的阀芯组成,主体和阀帽上均分别设置有与相对应主体和阀帽相固连且用于支撑阀芯的环架一和环架二,主体通过环架一和阀帽的配合形成供阀芯安装的阀腔,主体位于阀腔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两个凸起柱,两个所述凸起柱的外端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使阀腔与凸起柱外部相连通的安装槽,凸起柱位于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缓冲液体冲击力且用于密封凸起柱的缓冲密封单元。本实用新型具有缓冲效果好且不易被膨胀破裂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止回阀技术,涉及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管路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阀门,主要安装在泵的出口,其用于接通和止回管理系统中的流体介质。在管路系统中,为防止水倒流并且消减“水锤”产生的压力,通常在管路系统中装配止回阀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但现有止回阀在阀芯开启后,液体进入阀腔时的冲击力非常大,容易造成阀腔内壁和阀芯密封面的磨损,造成其使用寿命下降,进入冬季或在寒冷地区使用时,位于阀体内的流体因低温冻结造成体积膨胀,致使阀体被胀破,造成止回阀的损坏和管道路额外维修,从而增加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液体流速且降低磨损和防冻裂效果好的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包括带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的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由主体、与主体螺纹固定连接的阀帽以及设置在主体和阀帽之间的阀芯组成,所述的主体和阀帽上均分别设置有与相对应主体和阀帽相固连且用于支撑阀芯的环架一和环架二,所述的主体通过环架一和阀帽的配合形成供阀芯安装的阀腔,所述主体位于阀腔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且轴向向外凸起的凸起柱,两个所述凸起柱的外端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使阀腔与凸起柱外部相连通的安装槽,所述的凸起柱位于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缓冲液体冲击力且用于密封凸起柱的缓冲密封单元。
在上述的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中,所述的主体和阀帽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中,所述的阀芯位于阀腔处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凸起的凸环部,所述的阀芯位于凸环部和环架一之间的外周壁上套设有弹簧一,该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凸环部和环架一相抵触,所述的凸环部通过该弹簧一与所述阀帽相抵触。
在上述的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中,所述的弹簧一为锥形弹簧。
在上述的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中,所述的阀帽位于内端内周壁上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与所述凸环部相抵触,并呈中空设置的抵靠座。
在上述的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中,所述的凸环部靠近抵靠座处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的凸环部位于环形槽处设置有与抵靠座相抵触,且用于增加贴合后密封性,并用于减少磨损的橡胶环垫。
在上述的一种动能吸纳止回阀中,所述的缓冲密封单元由缓冲块、弹簧二和密封盖组成,所述的密封盖设置于所述凸起柱的开口处,并与其相固连,所述的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块和密封盖相抵触,上述缓冲块通过弹簧二与所述阀体外壁相抵触,所述的密封盖与弹簧二相抵触的端面开设有供弹簧二伸入抵触的安装腔,所述的缓冲块的外周壁上套设有若干个用于加强密封性的密封圈,所述的缓冲块与弹簧二相抵触的端面上开设有提高缓冲效果的槽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动能吸纳止回阀具有以下优点:
1、两个所述凸起柱的外端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使阀腔与凸起柱外部相连通的安装槽,凸起柱位于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缓冲液体冲击力且用于密封凸起柱的缓冲密封单元,上述结构的设置,液体进入阀腔后,向两边凸起柱冲击并缓冲,同时冻结后在其膨胀时也能进行缓冲,防止阀体出现裂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动能吸纳止回阀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怡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怡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199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