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气密性检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5604.1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7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安比芯汽车进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8 | 分类号: | G01M3/08;F26B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4027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歧管 气密性 检测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管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底座、气缸、安装板、翻转机构和加热箱,所述底座的顶部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一,两个所述支板一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空心板,所述空心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板二,两个所述支板的顶端均与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转轴一、齿轮一、齿轮二、转轴二和U型夹板之间的配合,实现了U型夹板带动工件的旋转,便于工作人员对浸没在水箱中的工件进行全方位的气密性检测观察,通过转轴二与密封轴承的转动配合,使得固定板一在沉入水箱后避免了水进入固定板一的内腔中对齿轮一和齿轮二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管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气密性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气密性检测工装是一种对进气歧管气密性进行检测的设备。
目前现有的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气密性检测工装大都通过将进气歧管密封后浸入水中再通气,通过观察气泡来判断工件的气密性,然而现有的气密性检测工装在工件浸入水中后,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工件底部进行气密性观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气密性检测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工作人员将工件浸入水中后不便于对工件底部进行气密性观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气密性检测工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底座、气缸、安装板、翻转机构和加热箱,所述底座的顶部端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一,两个所述支板一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空心板,所述空心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板二,两个所述支板的顶端均与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安装板,所述顶板的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端面设有翻转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顶板的顶部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箱;通过翻转机构使得U型夹板带动工件进行旋转,便于工作人员全方位的对工件的气密性进行检测观察。
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板一、控制箱、转轴一、齿轮一和转轴二,所述固定板一的左侧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一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一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板一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上套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连接,所述齿轮二与转轴二套接,所述转轴二的右端贯穿固定板一与U型夹板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电机、转轴一、齿轮一、齿轮二、转轴二和U型夹板之间的配合,实现了U型夹板带动工件的旋转,便于工作人员对浸没在水箱中的工件进行全方位的气密性检测观察。
优选的,所述转轴二的左端与固定板一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二的右端通过密封轴承与固定板一转动连接;通过转轴二与密封轴承的转动配合,使得固定板一在沉入水箱后避免了水进入固定板一的内腔中对齿轮一和齿轮二造成损坏。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二,所述固定板二的左侧端面通过轴承与连接轴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左端与另一个U型夹板的右端固定连接;通过两个U型夹板便于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避免了工件的脱落。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的相对侧端面均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U型夹板的相反侧端面均固定连接有T型块,所述T型块与环形槽滑动连接;通过T型块与环形槽的滑动配合,便于对U型夹板的转动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热丝,所述加热箱的顶端通过连接管外接鼓风机,所述加热箱的底端通过通风管与安装板的内腔连通,所述安装板的底部端面均匀的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头,所述空心板捏滑动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过喷头将电热丝加热的风喷出对工件进行烘干,避免了工件表面的水落在工作台上影响工作人员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安比芯汽车进气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安比芯汽车进气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5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