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分流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31353.7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8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闫涛涛;闫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涛涛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石淑珍 |
地址: | 74102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分流 导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分流导流装置,所述分流导流装置具有将空气滤清器出气口过滤净化后的空气在该所述出气口端进行同步分流。该分流导流装置公开了两种具体结构形式,均能有效的从空气滤清器出气口将净化后的空气进行分流,独立输送至增压器与空压机中,杜绝气流的相互交叉混合,避免因不同的进气压力而导致空压机进气不足产生负压,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空压机窜油等一系列故障的发生。并且该分流导流装置公开的两种具体结构具有体积小、占用发动机舱的空间小,结构简单,也便于后期保养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分流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市场运营的商用车系列中,绝大多数的汽车在运行中都需要有可持续使用的压缩空气——气源。比如气制动系统、气喇叭、排气制动气缸、发动机断油气缸、换档气缸、取力器气缸、离合器助力器等等,很多零部件都采用电气或油气控制,其中气制动系统最具有代表性,气制动是用压缩空气推动制动凸轮旋转使制动摩擦片与制动毂接触从而产生制动效果。
汽车空压机窜油故障可以分为:机械磨损性窜油(真性窜油)和负压吸引性窜油(假性窜油)。其中,机械磨损性窜油(真性窜油),属于空压机本身质量问题,主要是空压机气缸套、活塞、活塞环严重磨损密封不严造成。由于空压机与发动机的进气来源相同,进气来源于同一个空气滤清器,吸入的是相同质量的空气,一般情况下,空压机械磨损窜油故障要比发动机四配套磨损烧机油的故障发生的晚一些,这与两者进气量的大小有关。在发动机四配套未出现磨损烧机油的情况下,空压机机械磨损性窜油故障只要更换相同型空压机就能彻底排除。负压吸引性窜油(假性窜油),属于外力干扰造成,主要是空压机的进气管道距离增压器进气口太近造成,发动机为了增加进气量提升动力,进气方式普遍采用涡轮增压器和进气中冷技术,空气在通过增压器的压气机叶轮加压后,使得中冷器内进气压力达到120-210Kpa,而空压机采用自然吸气的进气方式,进气压力等同于外界大气压,当空压机进气口(取气口)距离增压器进气口太近时,就出现了增压器与空压机抢气的现象,增压器压气机叶轮转动产生的强大吸力,使得空压机始终处于缺气的窒息或半窒息状态,导致空压机活塞下行吸气时进气管道负压,空压机气缸内气压低于曲轴箱气压,使空压机曲轴箱内气体顺气缸壁间隙上行进入气缸压缩腔,同时也将曲轴箱内以及气缸内壁上的润滑油吸入压缩腔内,形成空压机窜油问题,经过空压机压缩后,混合有润滑油的压缩空气经由空气管路进入干燥器内,润滑油在干燥器内蓄积,最终造成干燥器排气口漏油,部分润滑油随压缩气体进入制动管路及各种阀内,造成各种阀类功能失效,进而影响到制动性能以及车辆行驶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分流导流装置,其能有效的从空气滤清器出气口将净化后的空气进行分流,独立输送至增压器与空压机中,杜绝气流的相互交叉混合,避免因不同的进气压力而导致空压机进气不足产生负压,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空压机窜油等一系列故障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进气分流导流装置,所述分流导流装置具有将空气滤清器出气口过滤净化后的空气在该所述出气口端进行同步分流。
优选的,所述分流导流装置包括与所述出气口连接的第一主气管、以及在所述第一主气管内嵌套的第一副气管,并且所述第一副气管远离所述出气口一端从所述第一主气管管壁上穿设至所述第一主气管外部,并在所述第一主气管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软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副气管靠近所述出气口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主气管管端外一定距离。
优选的,所述分流导流装置包括与所述出气口同步连接且相互紧固的第二主气管和第二副气管,并且所述第二副气管的两端端口均远离所述第二主气管管壁,并在所述第二主气管和第二副气管端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有第二连接软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软管远离所述出气口一端分割有依次与所述第二主气管和第二副气管管口连接的主管口和副管口,所述第二副气管靠近所述出气口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主气管管端外一定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涛涛,未经闫涛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1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动涂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化工检测的样品研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