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热冲击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74420.6 | 申请日: | 2021-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4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克罗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5 | 分类号: | G01M15/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冲击 试验装置 | ||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热冲击试验装置,涉及发动机试验的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热水箱、冷水箱、输入管、输出管、循环泵、供热管路、冷却管路以及温度控制装置,输入管和输出管的一端连接发动机,输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三通阀,输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三通阀,供热管路和冷却管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三通阀,供热管路和冷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三通阀,热水箱安装于供热管路上,冷水箱安装于冷却管路上,循环泵安装于供热管路和冷却管路上,温度控制装置能够检测发动机内部温度并控制供热管路和冷却管路的通断。通过持续性的冷热冲击试验,促使发动机能够在短时间内报废,从而缩短测试周期并避免高昂的运输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试验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发动机热冲击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的差异很大,对车辆的正常行驶具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对汽车在两种较为极端的工况下进行耐久试验,探究车辆的可靠性。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发动机在极限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对汽车整体性能至关重要。发动机在冷、热的极限工况下运行,能够研究发动机上各种密封垫片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也可以考核和研究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在极限工况下的机械强度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需要将发动机运输至环境温度差别最大的不同地方进行实地测试,以检测发动机的可靠性。但是,温度差别最大的地方往往路途遥远,从而造成发动机的运输成本较高、测试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缩减成本和测试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热冲击试验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热冲击试验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热冲击试验装置,包括热水箱、冷水箱、输入管、输出管、循环泵、用于向发动机输送高温液体的供热管路、用于向发动机输送低温液体的冷却管路以及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的一端用于连接发动机,所述输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三通阀,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三通阀,所述供热管路和所述冷却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供热管路和所述冷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三通阀,所述热水箱安装于所述供热管路上,所述冷水箱安装于所述冷却管路上,所述循环泵安装于所述供热管路和所述冷却管路上;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控制器,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发动机内部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耦接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输出数字信号,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所述第二三通阀均耦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供热管路和所述冷却管路的通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发动机的冷热冲击试验时,在循环泵的作用下,热水箱中的热水沿着供热管路和输入管输入至发动机中,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发动机中的温度达到要求并满足试验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的阀门开闭,从而停止供应热水,然后冷水箱中的冷水沿着冷却管路和输入管输入至发动机中,当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发动机内部的温度达到低温要求并满足试验时间后,控制器再重复上述过程,从而持续地进行冷热冲击试验;通过持续性的冷热冲击试验,以评判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可靠性,促使发动机能够在短时间内报废,从而缩短测试周期并避免高昂的运输成本。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延时控制单元,所述延时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切换动作慢于所述第一三通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时控制单元使得第二三通阀的切换动作慢于第一三通阀,当第一三通阀由供应热水切换为供应冷水时,发动机和管路中的剩余热水能够在第二三通阀切换之前回流至热水箱中,尽可能避免出现热水流入至冷水箱中。
可选的,所述热水箱处设置有制热器,所述制热器与所述热水箱之间连接有制热管路,所述制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给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热器用于对热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促使热水箱中的水温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尽量满足试验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克罗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克罗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74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