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干扰呼出氨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30363.1 | 申请日: | 202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3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符璇;施锦雯;杜子轩;李俊豪;项汝凯;杨鸿健;杨一涛;钟亦清;吴嘉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K13/00;G01L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干扰 呼出 氨气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干扰呼出氨气检测装置,涉及氨气检测领域,装置包含外壳体、进气管、出气管、储气室、氨气传感器、排气管。其中外壳体为耐热塑料材质,中间夹有电热丝层;进气管中有吸水元件、第一阀门(与气压传感器相连);出气管中有第二阀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储气室为玻璃材质,装有气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相连);氨气传感器为蓄电池氨气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快的检测速度以及较小的体积。本实用新型氨气检测装置能有效地排除仪器内部环境的干扰,提高呼出氨气的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气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干扰呼出氨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氨气检测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等领域,装置内部传感器常采用电子传感器,目前氨气检测装置多为便携型与仪表型,在氨气检测过程中难以对抗外界的干扰。在低浓度氨气检测时,溶于冷凝水的氨气会使检测浓度相对实际较低;在仪器内部与周围检测时,电磁元件产生的电磁场会对电子传感器造成干扰并影响检测精度。氨气具有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特点。在低浓度的氨气检测时,溶于冷凝水的氨气会造成浓度降低,因此产生较大的检测误差。另外,许多仪器内部的电磁元件会产生较强的电磁场,对电子传感器造成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氨气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抗干扰呼出氨气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装置包含外壳体、进气管、出气管、储气室、氨气传感器、排气管。其中外壳体为耐热塑料材质,中间夹有电热丝层;进气管中有吸水元件、第一阀门(与气压传感器相连);出气管中有第二阀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储气室为玻璃材质,装有气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相连);氨气传感器为蓄电池氨气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快的检测速度与较小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通过吸水元件避免氨气溶于冷凝水;通过气压传感器保证测量气体总量的恒定;通过温度传感器保证测量气体温度的恒定;通过电热丝屏蔽外部电磁波。
本实用新型储气室为玻璃材质,不易与气体产生反应;外壳体为耐热塑料夹电热丝,既稳固且轻便,又可以有效地保护电热丝;储气室与外壳体通过紧固装置紧固,有效地保护玻璃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益为:减少了氨气检测时水汽的干扰、气体本身压强与温度、外部电磁波对传感器的影响等干扰,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仪器内部的抗干扰的氨气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进气口;2、进气管;3、吸水元件;4、第一阀门;5、出气管;6、第二阀门;7、气压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储气室;10、紧固装置;11、氨气传感器;12、排气管;13、双层耐热塑料外壳体;14、隔热层;15、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含外壳体、进气管、出气管、储气室、氨气传感器、排气管。其中外壳体为耐热塑料材质,中间夹有电热丝层;进气管中有吸水元件、第一阀门(与气压传感器相连);出气管中有第二阀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储气室为玻璃材质,装有气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相连);氨气传感器为蓄电池氨气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快的检测速度与较小的体积。
在开始工作时,第一阀门4打开,第二阀门6关闭;氨气从进气口1进入进气管2,通过吸水元件3(可置换)吸取气体中的水分,进入储气室9;当储气室9内气压传感器7检测到气压增大到一定值时,会联动第一阀门4使其关闭;设置压强大于外部压强,有利于之后气体进入氨气传感器11;当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气体温度到达一定值时,会联动第二阀门6使其打开,气体通过出气管5进入氨气传感器11,此时气体是一定量、一定温度并且其中氨气未被吸附而减少的气体;检测完后气体通过排气管12排出。
在内部元件工作时,外壳体中的电热丝层15能有效地屏蔽外部电磁波,使内部传感器7、8、11正常有效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0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服装工厂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侧面镂空的轻便型微压富氧舱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