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导光设计的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61782.4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6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琦春;雷长友;孙海涛;黄隆;王志岗;雷辰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1/20;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常小溪;王立民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设计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导光设计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主要是为具有导光设计的电子设备增加导光部件以及散热装置,其中该导光部件的一端可以包裹在主板的光源上,而导光部件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设备外壳的出光孔,以此实现聚引、传导光束的功能,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则考虑联合至少两种散热方式,即包括了位于主板上方的主动式或被动式散热部件以及开设在外壳上的透气孔,以此能够显著提升设备的整体散热性能,而且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主板分别独立安装在壳体上的,进而也可以避免散热部件直接安装在主板上所带来的接触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堆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光设计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依其应用功能不同可有多种结构,而在量产之前需对电子设备结构的堆叠进行相应设计,设计前提是在保证功能前提下,至少要满足空间散热要求和使用体验要求。
现有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为了满足前述散热要求,通常是将散热部件安装在主板上,散热部件通过接触热传导吸收并分散主板器件产生的热量,但是这样的安装方式难免存在散热部件损伤、磕碰主板器件的风险。此外,针对一些特定的具有尺寸相对较小结构特点的网络电子设备,例如机顶盒、网关路由等,目前其散热方式较为单一,因而无法对该设备的功能进行拓展开发,而仅能适用较低功耗的简单功能。
再有,为了满足前述用户使用体验的要求,一般在前述电子设备上均具有导光设计,即通过设备输出的灯光便于用户了解设备状态等,但现有的电子设备存在发射至设备外部的光线散乱、交叠干扰等情况,使得用户难以清晰识别出设备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导光设计的电子设备,主要解决散热装置与主板干涉、且设备整体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及导光设计不良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导光设计的电子设备,其中包括内置的主板以及外壳,所述主板上设有发光件,在所述外壳上设有出光孔,且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中框以及第二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还包括:导光部件以及散热装置;
所述导光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的内侧,且所述导光部件的一端包裹在所述发光件上,所述导光部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光孔;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主板上方的散热部件以及开设在所述中框和/或第二壳上的透气孔;其中,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主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壳的内侧。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底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底板上的若干个散热翅片;其中,所述底板的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底板的两端的厚度,且各所述散热翅片按预设角度呈底粗顶细的结构。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具有导风通道;
所述导风通道的朝向,与所述外壳的不同壳面上的所述透气孔形成的导风方向相一致。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翅片在所述底板上成组分布,在各组所述散热翅片之间设有间隔槽。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主板之间设有间隙。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主板之间还设有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分别与所述散热部件及所述主板接触。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透气孔的内侧还设有防水透气膜。
在其中至少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光部件包括采光端、发光端以及形成于所述采光端与发光端之间的导光柱;
所述采光端包裹在所述发光件上,所述发光端与所述出光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617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成像拍摄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化环境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