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侧孔三外套囊右支气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28835.2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2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肖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16/04 |
代理公司: | 焦作加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2 | 代理人: | 冯新志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侧孔三 外套 支气管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侧孔三外套囊右支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的两侧设置有两侧孔,导管主体上还设置有吸引管开口,吸引管开口处设置有吸引管,导管主体上还设置有三个外套囊。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侧孔三外套囊右支气管导管结构简单,可以实现肺隔离,便于手术,以及可以避免二次插管对患者造成损伤,有利于患者康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侧孔三外套囊右支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在支气管水平将两侧肺通气管径分隔开的麻醉技术,称作肺隔离,因为胸科手术麻醉时存在下列问题:①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手术都是在患侧向上的侧卧体位下进行,患侧开胸后,因胸腔负压消失造成的肺萎陷和手术操作对肺的提拉和挤压,使患侧肺中积存的分泌物或者血液引流到健侧肺的支气管和气管隆突处,重力因素使分泌物和血液流入健侧支气管,引起健侧肺感染扩散和血凝块堵塞,气道梗阻。②麻醉期间使用肌肉松弛药后行机械控制通气,一般是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克服了反常呼吸和纵隔摆动引起的生理紊乱。但在支气管手术时,有时会将患者支气管开放,局部漏气使正压通气无法进行。③目前广泛开展的电视胸腔镜下胸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时要求手术侧的肺必须萎陷才能进行观察和操作。
上述几种情况都要求只有进行两侧肺隔离开分别进行通气,才能实现:①避免健侧肺受到患侧肺污染;②当患侧肺和支气管开放时仍能保证健侧肺的有效通气;③健侧肺通气、患侧肺萎陷,从而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保证患侧肺手术(尤其是胸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④另外还可根据病情及手术的需要对双侧肺行不同的通气模式。目前胸外科手术麻醉实行肺隔离应用的器具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
现有双腔支气管导管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小儿或者矮小患者,气管内径较细时,无法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肺隔离;
2.对于张口困难或者只能经鼻插管,而又需要双肺隔离的患者,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管径太大、硬度高,无法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实现肺隔离;
3.另外插管时不只要考虑气管内径,还要考虑喉部或者声门处的狭窄,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管径太大、硬度高,容易造成喉部或者声门处损伤;4.双腔支气管手术后,部分病人仍然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一段时间,为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气道损伤,就需要更换成单腔支气管导管,增加了一次有创操作,也增加医疗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侧孔三外套囊右支气管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双腔支气管导管无法实现肺隔离、更换插管对患者气道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
一种双侧孔三外套囊右支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设置为由管壁环绕而成,其内部形成有中空腔体,其顶部设置有呼吸回路接口,底部设置有导管尖端开口,所述导管主体的管壁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其内部中空腔体导通的第一侧孔,第二侧孔,第一侧孔与第二侧孔沿导管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导管主体管壁的不同高度处,导管主体的管壁上还设置有与其中空腔体导通的吸引管开口,所述吸引管开口设置于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之间,导管主体上还设置有吸引管,所述吸引管一端设置于吸引管开口处,另一端设置有吸引管密封头,导管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外套囊、第二外套囊、第三外套囊,第一外套囊通过第一充气管与第一充气阀相连,第二外套囊通过第二充气管与第二充气阀相连,第三外套囊通过第三充气管与第三充气阀相连,第一外套囊设置于第一侧孔上方,第二外套囊设置于吸引管开口与第一侧孔之间,第三外套囊设置于吸引管开口下方且位于导管尖端开口上方。
优选为,所述吸引管、第一充气阀、第二充气阀、第三充气阀均设置于管壁中。
优选为,所述第一侧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孔上方。
优选为,所述第一充气阀、第二充气阀、第三充气阀均为单向充气阀。
优选为,所述第三外套囊设置于吸引管开口与第二侧孔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28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