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03837.6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8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H01H50/36;H01H50/5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丁倩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短路 能力 直流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其包括固定架、第一轭铁、保持架、动触桥、第二轭铁、限位件、弹性件以及轭铁板,其中:固定架包括第一抵触部和第一形变部,两第一形变部一体连接于第一抵触部两相对侧,动触桥、第二轭铁以及弹性件均设置于第二安装口内,第一轭铁、第二轭铁本体以及两导磁部分别至少部分环绕于动触桥周侧,弹性件提供弹力将动触桥抵接于限位件。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使用了固定架来固定第一轭铁,第一轭铁受第二轭铁的吸力不会直接作用于动触桥,因此在短路电流很大、第一轭铁与第二轭铁之间吸力增大的情况下,动触桥也不会被推离静触点,进一步提升继电器抗短路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直流继电器可以用在比如电动汽车电池包等储能系统,其耐短路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对于储能系统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储能系统短路时,短路电流会在直流继电器的触桥接触区域产生电动斥力,传统的直流继电器很难克服这类电动斥力,触桥被斥开,从而造成直流继电器发生放弧甚至爆炸。为了提升直流继电器的耐短路能力,目前较为常用的做法是在直流继电器的动触桥周围布置磁性材料制成的轭铁,通过储能系统的短路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得动触桥周围布置的轭铁之间的吸引力来抵消触桥接触区域产生的电动斥力,从而保证动触桥不被斥开,如中国专利CN 201180035052.7公开一种轭铁的布置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直流继电器的耐短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随着储能系统潜在的短路电流的逐渐增大,比如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容量越来越大导致其潜在的短路电流越来越大,随之对应,对于在这类储能系统上应用的直流继电器的耐短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如上所述专利所公开的结构,在更高的短路电流的状况下,由于其中的一轭铁部件与驱动单元相连,随着高的短路电流所产生的轭铁间的吸引力甚至可以将驱动单元推开,导致该轭铁单元与动触桥间隙减小,直至与动触桥接触并推动动触桥,导致动触桥与静触点断开,由此造成直流继电器放弧,并有可能造成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部分继电器无法适用于很大短路电流电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其包括固定架、第一轭铁、保持架、动触桥、第二轭铁、限位件、弹性件以及轭铁板,其中:固定架包括第一抵触部和第一形变部,两第一形变部一体连接于第一抵触部两相对侧,固定架固定在轭铁板一侧,第一轭铁两端分别与两第一形变部连接,第一轭铁与固定架合围形成第一安装口,保持架与限位件设置在第一安装口内;保持架包括第二抵触部和第二形变部,两第二形变部一体连接于第二抵触部两相对侧,限位件两端分别与两第二形变部连接,限位件与保持架合围形成第二安装口;动触桥、第二轭铁以及弹性件均设置于第二安装口内,第二轭铁设置在弹性件和动触桥之间,第二轭铁包括第二轭铁本体和沿第二轭铁本体两侧向动触桥弯折的两导磁部,第一轭铁、第二轭铁本体以及两导磁部分别至少部分环绕于动触桥周侧,弹性件提供弹力将动触桥抵接于所述限位件。
优选的,第一轭铁包括第一轭铁本体和沿第一轭铁本体两相对侧分别延伸出的两第一凸台,第一形变部开设第一配合孔,第一凸台与第一配合孔配合连接。
优选的,第一形变部还具有向第一配合孔延伸的卡舌,卡舌位于第一配合孔远离第一抵触部的一侧,卡舌弯曲并抵压于第一轭铁,以固定第一轭铁。
优选的,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卡扣,第一形变部开设卡口,卡扣包括第三抵触部和一体连接于第三抵触部两端的卡脚,卡脚与卡口连接,第三抵触部抵压于第一轭铁,以固定第一轭铁。
优选的,第一轭铁本体与第一形变部焊接连接。
优选的,第二形变部两侧开设缺口,限位件两相对侧分别延伸出两折弯部,折弯部与缺口相配合,且折弯部向第二形变部弯折,以固定限位件与第二形变部,第一轭铁与第二轭铁环绕动触桥形成导磁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03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继动阀的驱动活塞结构
- 下一篇:一种特殊的电子纸前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