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胶合木梁的预应力施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82082.6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1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郭楠;王金博;梅力丹;张雨楠;李玲;赵艳;刘丕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12 | 分类号: | E04C3/12;E04C3/18;E04G21/12;G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姝尹 |
地址: | 15000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胶合 木梁 预应力 施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胶合木梁的预应力施加装置,施加装置包括横向加压装置和纵向加压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纵向加压装置通过与横向加压装置配合使用,纵向加压装置使木梁可体外施加预应力,不破坏截面整体性,横向加压装置使增强材料和木梁压紧以保证粘贴质量;预应力施加装置体积小、操作便捷,可将粘贴增强材料和施加预应力的过程结合起来,不破坏截面的整体性,因此可减小胶合木梁的截面高度,节省材料、方便施工,并能拓宽胶合木梁的应用范围。解决了木梁与增强材料共同工作性能差、局部开胶与预应力施加不准确等问题,保证了预应力增强梁的制作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木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增强胶合木梁的预应力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胶合木通常由木质的单板、单板条或木片等沿构件长度方向排列组坯,并采用结构用胶粘剂叠层胶合而成,是现代木结构的主要材料。胶合木结构因其具有材料可再生,绿色节能环保,受力可靠,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工期短,防潮防腐,隔音防噪,耐火性能好等优点,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为了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其中就包括了现代木结构建筑。
与原木和方木等天然木材相比,胶合木具有不受截面形式及尺寸限制、强度高、耐久性良好和可工业化生产等诸多优点,作为结构中的主要受弯构件,胶合木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胶合木梁也存在某些不足,比如,胶合木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变形较大,而且由于蠕变,使得胶合木梁的长期挠度进一步增大,影响使用;胶合木梁受弯时发生脆性破坏,破坏时胶合木的受压性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外粘增强材料(钢板、纤维布与纤维板等)是增强胶合木梁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应用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在梁底的受拉区粘贴强度较高的材料,从而提高胶合木的受拉性能。但是由于增强材料和胶合木的弹性模量相差较大,胶合木达到受拉破坏时,增强材料远未达到其抗拉强度,这一方面是对增强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增强效果。
对外粘增强材料的胶合木梁施加预应力,可以充分利用胶合木的抗压性能和增强材料的抗拉性能,从而改善梁的受力状态,增大其跨度,扩大传统胶合木梁的适用范围。
现研究与应用中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多为张拉增强材料。此方法对于钢筋、钢绞线等材料较为容易实现,但是对于钢板、纤维布或纤维板等片材,由于其锚固相对困难,且纤维材料材质较脆易拉断,使得传统预应力施加方法具有局限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增强胶合木梁的预应力施加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增强胶合木梁的预应力施加装置,实现胶合木梁与增强材料预紧力施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强胶合木梁的预应力施加装置,包括:横向加压装置和纵向加压装置;
横向加压装置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一螺杆及第一螺帽;第一槽钢呈长方形、槽口向下布置;第二槽钢与第一槽钢长度相同、平行且具有一定距离布置,两者槽口相对布置;第二槽钢与第一槽钢两端对称穿设有两个第一螺杆,穿设后构成的中部区域形成横向加压区,并通过连接于第一螺杆上的第一螺帽拧紧加压;
纵向加压装置包括:钢垫板、预应力钢筋及第二螺帽;木梁的两端固定有两个钢垫板,每一个钢垫板上均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位于木梁梁身两侧,两根预应力钢筋一一对应穿过两个钢垫板上的通孔,其两端均通过第二螺帽拧紧加压;
其中木梁安装纵向加压装置加压后粘结增强材料,然后放置横向加压区加压。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增强胶合木梁的预应力施加装置,先将木梁预应力施加,然后粘结增强材料,最后将木梁和增强材料放置在横向加压区加压,解决了外粘增强材料增强胶合木梁时,增强材料不能被充分被利用、预应力施加不够精准、预应力增强梁的制作质量不佳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82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