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轻卡后簧的纵置板簧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37553.1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2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品;刘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擎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18 | 分类号: | F16F1/18;F16F1/26 |
代理公司: | 苏州乐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28 | 代理人: | 王悦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轻卡后簧 纵置板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轻卡后簧的纵置板簧,包括主簧本体、副簧本体、以及设置在主簧本体两端的上卷耳;所述主簧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主簧凸扣板和主簧凹扣板,所述副簧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副簧凸扣板和副簧凹扣板;所述主簧本体和副簧本体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上卷耳通过第一螺栓、第一螺母与主簧本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材料,解决了普通钢板弹簧的寿命短、重量大、安全性低、舒适性差等缺点;采用巧妙的结构设计加上以先进制造工艺生产的复合材料板簧,在满足现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车辆的生产制造成本、降低使用及维修成本、降低悬架系统的重量,达到一定节约能源的效果,大大提高车辆悬挂系统的安全及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轻卡后簧的纵置板簧。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悬架减震结构形式基本分为螺旋弹簧、普通弹簧及空气弹簧。其中,螺旋弹簧主要应用在小轿车等小型车辆上;普通钢板弹簧主要应用在卡车、中轻型客车及工程机械设备等车辆上;空气弹簧主要应用在大型客车及一些城市公交车上。普通钢板弹簧和空气弹簧两种结构上相比较,空气弹簧悬架占有一定优势,也就是说,目前使用普通钢板弹簧悬架的车辆,如果不计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改为使用空气弹簧悬架;但本身就是使用空气弹簧悬架的车辆,很难使用普通钢板弹簧来代替,因为普通钢板弹簧对于车辆的底盘结构空间要求比较大,不是所有车辆都可以适用。
普通钢板弹簧作为一种弹性元件,在相应的机械、车辆悬架当中使用是很普遍的。板簧结构的组成是由很多宽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合金材质的弹簧片叠加组合构成。一般我们在汽车悬架上安装板簧的时候,是与车辆前后平行的方向,纵置装配在相应的车桥上。板簧的中间部位与车桥固定连接,两端与车辆底盘连接。钢板弹簧在工作的时候会承受一个正垂直方向的载荷,载荷越大,板簧变形越大,载荷越小,板簧变形越小。普通钢板弹簧存在一些缺点:例如,1)使用环境受限。2)舒适性与承载力不能兼顾。3)产生更多的噪音。4)使用寿命短。5)重量大,增加燃油消耗。6)安全性低。7)产品粗制滥造。8)钢板弹簧易腐蚀,受气候及周边环境影响大。9)钢板弹簧存在塑性变形,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衰减。
空气悬架,对于底盘空间小(如低底盘的城市公交车)及对舒适性要求比较高的车辆,无奈只能选择价格极高且系统结构复杂的空气悬架系统。其由控制电脑、吸气孔、排气孔、气囊减震器和空气分配器等组成。控制车身的水平姿态:调节车身的稳定系统。简单地说就是以空气弹簧为弹性元件的减震,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气囊式的空气弹簧。空气悬架工作原理就是用空气压缩机形成压缩空气,并将压缩空气送到橡胶气囊中,橡胶气囊的弹性变形及空气压缩变形,以类似于汽车轮胎一样效果来达到缓冲的作用。在国外,空气悬架系统在重型货车上的使用率超过80%,在高速客车和豪华城市客车上已100%采用,部分轿车也安装了这个系统。空气悬架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1)价格高。2)对承载重量要求比较严格。3)配套零部件种类繁多,包括传感器、阀门、管路、电脑数据线路、气囊等等,出现故障检修过程复杂,维修成本高。4)使用寿命短。5)安全隐患大。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轻卡后簧的纵置板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轻卡后簧的纵置板簧,以纵置的方式,组成一组纵式组合型板簧悬架结构,将车辆的载荷,分布在单片或多片小型板簧上,使得板簧组件既能够达到整车的承载力要求,又提高了车辆的舒适度,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板簧悬架系统占用的底盘空间,以等同于空气弹簧悬架的安装空间,达到使用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轻卡后簧的纵置板簧,包括主簧本体、副簧本体、以及设置在主簧本体两端的上卷耳;
所述主簧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主簧凸扣板和主簧凹扣板,所述副簧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副簧凸扣板和副簧凹扣板;
所述主簧本体和副簧本体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上卷耳通过第一螺栓、第一螺母与主簧本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擎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擎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375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